赏析 注释 译文

宿赞公房

唐代杜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秋天 写景 写人
赏析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弃官,暂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所以以“锡杖何来此”反诘起笔,表现了惊愕之情。“秋风已飒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紧接“秋风”义旨,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对仗工整,用字精准,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禅心清净作一反衬。诗至“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换之以无尽的平和,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赞公深通佛法,无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就如虚空也是禅。在赞公身边,使诗人也感染了几分宁静安详。夜间在赞公房间休息,望见朗朗明月,扫清太虚,犹如禅心空明,能出种种违顺。同时尾联也点出题意,以作照应。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咏钱塘

宋代丘濬

南屏高瞰府城西,画舸千艘共醉迷。
四柱台边烟是幕,百花桥畔葑连堤。
龙擅咽路迎舆隼,绮绣登山汙粉题。
暮色沈沈郛郭闭,宝灯辉映梵天低。

予告还里辱诸老赠诗用韵漫和十一首 其十 和邹泸水太常卿

明代林熙春

风尘天地孰知非,世事人间一局棋。巢许只宜寻旧侣,伊周惟在佐明时。

繇来耆硕趋金阙,莫以迟留厌玉墀。愧我不堪肩重负,让君一着学茹芝。

戏题顾进士琼林宴图

明代陈献章

黄屋门前缓辔行,上林花映赐衣明。怪来老眼模糊甚,道是寻春杜少陵。

白纻辞二首 其一

南北朝萧衍

朱丝玉柱罗象筵。飞琯促节舞少年。短歌流目未肯前。含笑一转私自怜。

次曾南丰韵

宋代家坤翁

忆昔诗豪为写真,至今光景尚如新。
亭中客鬓几人老,山下灵根千岁春。
倏歘相逢皆召杜,舂容莫逆少雷陈。
我来随分重知见,似与夫君夙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