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相见处

五代李珣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写人 少女 爱情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摹写传神,感情纯朴。

  前三句:“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记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个傍晚,晴空万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开)姹紫嫣红,好一派南国风光。这明媚娇艳的景象,为情人相会点染出一幅绚丽的背景,烘托出欢快的气氛。据称:“宋元时代,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旅行记载。”(《辞海》缩印本1842页),而李珣在百花丛中独举刺桐花,则表明早在宋代以前,东来的“回教”人即以此来标举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质。

  后三句描绘出了少女回眸属意的神态,遗物留情的举动,以及少女羞涩的心理和含情脉脉的情态。此后情形也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其中“遗双翠”包蕴了四层意思:少女“暗里回眸”时,发现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遗双翠”表明心迹;少女虽然对少年“深属意”,但不知人家对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遗双翠”发出试探;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碍于游人众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遗双翠”期约到河对岸的林中相会;或者说,那“双翠”就是定情信物。

  仅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词,能用景物描绘构成色彩斑烂的背景,用人物举动刻画心理活动,塑造一个多情而聪明的少女形象,实属难能可贵。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说:“五代人词大都奇艳如古蔷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有以质胜者,愈质愈厚。”以此词而论,写艳情而无艳语,清新与质朴兼备,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空灵雅致。对于此词本色生动的语言,历来有较高评价。一般认为。它可以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与《花间集》崇尚艳丽的总体风格不同,开出了新境。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龙峡旅次,同人夜步欢洽存感

当代幻庐

榻倚残城霭锁湖,千山月小夜藏乌。重围落瀑摐金鼓,芒角奔星睒斗枢。

可答琴言容简捷,欲穷诗理祇模糊。任由李杜仙耶圣,斯境斯机宁化吾。

往来胥口不得登岸柬王明府默庵 其一

明代释今无

心知谈笑处,两逐往来程。此邑山形壮,故人江水清。

署寒琴指冷,天静雁声明。宰政原辛苦,君兼百代情。

叔文九日 其一

宋代陈普

葱梅韭芥本同家,自入离骚竟入邪。一日露牙救桓景,千秋添得伴黄花。

渡黄河至清江浦道中三绝句 其二

清代姚燮

烟湖一角看移帆,天杪轻云日半衔。蓉叶横塘车子过,丝丝凉雨湿征衫。

王通判雪中来访以颂谢之

宋代饶节

料峭严风雪满山,驼裘絮帽叩松关。知公不减王子敬,乘兴何妨见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