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赏析
隐居带湖的词人,经常外出,或是观景,或是到远处的书堂读书。这回他到黄沙岭上的书堂去,经过这黄沙道,看见了生气勃勃的初春景象,不禁十分欣喜,马上把自己所见到的溪山人物风景摄取如词。全词显出清新玲拢的风采。首韵欲扬先抑,采用反衬法,写自己正在搜索枯肠,意欲把春风初起的感觉写如诗词而不可得,突然间,眼前出现了一片溪山,清新得如刚打开的溪山画。这就总摄全篇之魂,且为下文的写溪山之美作好了准备。“轻鸥”以下,一句一景,以抓摄的办法把眼前风景的动态和静态特征及神味,都展示了出来。鸥趁空船,犬迎野妇,同为动态画面,而一者自在,一者温馨。一“去”一“回”,景物在变化中相互补足,显示出画面所需要的稳定性。另外,这两句,对仗精工,选词讲究,能够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意趣。下片起韵,转动为静,写松竹戴雪、疏梅自放的初春特有景象,写得颇有趣味和情韵。松竹梅本是所谓“岁寒三友”,它们经常出现在同一处,或被诗人安排在同一画面中,梅得竹映,气息愈清,精神愈秀,姿态愈美。此处本也应是如此构思。然而作者却别出心裁,以被雪水洗得青翠欲滴但是无花的松竹,来与开放得正香的梅枝竞美。作者以一“斗”字,写出了不服气的松竹联手举起残雪来与梅枝斗美的情态,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憨稚,人的情韵。这三句,把松竹的气概和情趣写到了极处。下韵则以一个可爱的细节作为反压,以乱鸦的煞风景没诗情———乱鸦的煞风景并不能取消这风景本身的诗情,来隐示松竹梅这场“较量”的“胜败”,从而把作者对他们这场“较量”的态度,不着痕迹地一收。收得若漫不经心,随意点染,但风景如生,诗情宛然。大作家观物,物中有人,物如其人,从来不“描死”风景。辛弃疾的风景词写得出色有生气,正在于其中渗透了作者的精神气息,使人不仅能从中看见作者的才华,还能看见他的情致。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小轩闲题二首 其一

宋代陈渊

舍南舍北梅,墙里墙外竹。逌然寄其间,不见一物俗。

东风将小雨,夜涨春池绿。俯槛数龟鱼,仰檐送鸿鹄。

交情石投水,坐客冰炤玉。从容得此生,已矣万事足。

谁言南轩小,正可陋华屋。但恐世故撄,不容长处独。

梵王宫

宋代吴山

灵鳌戴出梵王宫,殿阁崔巍百世雄。
额古泽心颁建武,地钟元气孕鸿濛。
云连吴楚江山秀,水接沧溟海日红。
我欲楞伽分半榻,汲泉煮茗话真空。

小饮杨思悦馆

明代胡应麟

裘马飘零汉殿回,为君重上越王台。廿年萝薜玄亭老,一亩筼筜白社开。

共醉不妨中圣酒,先登谁是大夫才。扬云世业犹堪守,莫羡平津到上台。

怀恩楼为王宗勋赋

明代张宁

萱草生北堂,朝见夕已萎。慈乌返故巢,鸣声一何哀。

感此时物喧,悠然动遐思。况当慈母没,缅怀耿嗟咨。

赤子将入井,安能悟乖离。营营愿襁褓,依依眷孩提。

周全乳哺艰,三年免于怀。宵缝念儿寒,晨炊畏儿饥。

游子日已远,母心增伤悲。殷勤二十载,为子有室家。

奈何白日晚,流光忽西驰。明月照高楼,疏棂起凉飔。

徬徨中夜长,俯叹泪交颐。慨彼泉下人,相见未有期。

梅花喜神谱 其二十 烂熳二十八枝

宋代宋伯仁

鼕鼕和歌管,蒉桴无复存。堪笑不知量,以布过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