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酬刘和州戏赠

唐代白居易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赏析

  全诗模仿《离骚》诗意,写作者在池边种下七株梅树。屈原在《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的句子,以大量种植香草喻培育各种人才。败居易在此诗中借亲手栽梅亦含有希望进步力量出来挽救时局之意。他要到开花的时节来查看这七棵梅树,诗人是非常希望梅花能完好无损地成长的。

  这首诗通过栽梅一事,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愿望。开头一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梅的地点和棵数。“新”,紧扣题目(一题《新栽梅》)。第二句“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的打算。关于“点检”,无疑是“点检”梅树生长的情况,梅花盛开的情景,梅花艳丽的程度,当然,“点检”包含着观赏的内容。

  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为着替皇帝拣选贡桔,曾在此游览。长洲苑桃李芬芳,争奇斗妍,它表面艳丽却义易:于凋零,此刻似乎怀着对梅花的嫉妒心理。诗以桃李喻小人。在三、四两句中,诗人明确表态:他要自己亲手种植的梅花盛开,而不要担心桃李嫉妒。拿梅花束和桃李作对比,明确表示出诗人的爱憎态度,此中深意,只有对梅花的高洁品性有充分了解的诗人,才能体会出来。

  这首诗写得通俗晓畅,风格平淡。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寄胡宗器悼内

明代何景明

玉箫不听凤凰鸣,银汉愁看织女星。永夜机中悲蟋蟀,十年窗下拾流萤。

白头司马空多恨,清泪安仁更苦形。见说生儿是奇器,他年应慰九泉灵。

恭依皇祖鄚州水淀杂诗韵 其一

清代弘历

远渚风生鸥浪,长堤烟罥杨丝。为问春湖何似,一篙恰始胜时。

点绛唇(和访梅)

宋代刘辰翁

一雪蹉跎,蹇驴不载吟鞭去。夜听春雨。踏雪差无苦。
待得花晴,总是游人处。梅应许。小桥延伫。蜂蝶先成路。

读曹公传

宋代黄庭坚

南征北伐报功频,刘氏亲为魏国宾。
毕竟以丕成霸业,岂能于汉作纯臣。
两都秋色皆乔木,二祖恩波在细民。
驾驭英雄虽有术,力扶宗社可无人。

题岸老庵居

宋代曹勋

唯庵无住老禅人,一坐中间远世纷。
不讨毗耶方丈饭,应思雨满北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