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金陵渡

唐代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赏析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张祜

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怀远人

唐代鲍溶

远道在天际,客行如浮云。浮云不知归,似我长望君。
秋至汉水高,南音何时闻。瑶草难远寄,西风气氤氲。
常恐山岳游,不反鸾凤群。无厌坐迟人,风雨惊斯文。

雨花台

清代玄烨

何地飞花雨,晴空无片云。江山恣遐瞩,草树出清芬。

城郭参差见,楼台远近分。人家百万户,烟火尽氤氲。

与客夜话

明代沈周

老年多病只关门,始为寻医偶出村。春过寂怜花致事,雨来忙见草承恩。

故人落落星催晓,旧话淹淹月报昏。酒盏莫教辞潋滟,客舟犹喜一壶存。

寄徵士尹伯弘

明代陈琏

读书林下称幽居,云气满山如画图。门对竹溪凡几曲,庭栽松树只三株。

苔痕无数上蜡屐,花片有时粘酒壶。笑我宦游淹岁月,卜邻何日赋归与。

雨中望翊云不至

清代赵熙

青山一骑策黎眉,后土无乾怨雨师。何限美人千里月,相看平子四愁诗。

固存大计艰难定,珍重全家位置宜。玉貌想应东望海,鲁连知不拂衣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