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折花枝

明代俞彦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赏析

  这首词笔法简洁细腻,以女子的口吻,写主人公与情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情极深挚,非至情者莫能道出。写法上,运用复杂而微妙的感情交织,在对花的爱与恨以及对于相思的怕而又不得不相思的矛盾交织中,体现其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幸福的向往。该词化用了范仲淹《御街行》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及李清照《一剪梅》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从“花”字生发,鲜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代表着纯真的爱情,并常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折花枝”尽管只是写了女主人公的一个动作,但也自然会使人联想到青春少女美丽的面庞及折花枝时的优美姿态,联想起“人面桃花相映红”(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的艺术境界。“恨花枝”三字接得突兀,词人着一“恨”字,准确地刻划了折花人心灵深处的悲苦,这首词即以盈盈春色反衬人的失意。“准拟花开入共卮,开时人去时”,令人仿佛看到折花人流下相思泪,含情凝睇着伊入离去的方向。女主人公本来打算同恋人在花开时节共同饮酒赏花,可是花开之日却是人去之时,离愁既生,迁恨于花枝也是必然的。其实“花枝”并没有什么过错,“恨花枝”,说到底就是恨自己的恋人,本来说好的事情,为何能轻易违约匆匆离去。不过,这“恨”中也包含着爱的成份。

  下片紧承上片意脉,娓娓道来,生动地写出自己的刻骨相思。这“相思”二字所包容的巨大能量,曾使古今中外的多少有情男女愁苦不已,损心伤神。回想昔日花好月圆共饮时,湖边柳下细和语,卿卿我我蜜意时,女子惧怕孤独、不甘寂寞, “怕相思,已相思”将女主人公怨恨、思念、爱怜的感情,细腻、逼真地表达出来,直抒胸臆。但“怕”又有何用,谁能摆脱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愁。但当心里有了“相思”的想法时,就已经在相思了。“怕”和“恨”连起来,正是白居易所描绘的“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的同义语。对一位感情丰富,情窦已开的女子来说,“恨”是“爱”的折光·,“怕”是“恋”的延伸,相思之苦,难遣胸怀。“轮到”,表明主人公过去还未曾品尝过相思之苦,正因为是初尝,才更能体会到相思是那样的折磨人,纠缠人,让人没法回避,无法推辞。心中所思,形诸面容,“眉间”自然会“露一丝”,这“一丝”凝聚着主人公对恋人的无限深情与怀念,其中有恨,有爱,有失望,有希望,有痛苦,有幸福,个中滋味难以表达。以“丝”谐“思”,采用民歌抒情惯用手法,清新含蓄,娇态可怜。

  该词上片写实记事,下片抒情展怀。上下片虚实结合,相映相衬,情味浓郁,完美地塑造了一位多情女的形象。上下片打头的两个三字句,有很别致的形式:第二,三两字相互重复,句首第一字相互对照。例如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林逋的“吴山青,越山青——君泪盈,妾泪盈”,俞彦这首词颇具匠心地借助了这种形式上的奇突。“折花枝,恨花枝”和“怕相思,已相思”,前者是心理与行为,后者是心理与情势的比照和冲突,两者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出词的主旋律——情绪上的双重体验(眷恋与痛苦),由此超越了语言结构的外壳,成为构成作品内在完整的有机因素。

俞彦

[明](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少年行

宋代宋祁

君不见汉家五陵诸少年,白马骊驹大道边。
紫纶裁帽映两纽,黄金错带佩双鞬。
经过主第赐绿帻,归宴前堂罗曲筵。
长安多逐韩嫣弹,别藏仍收张氏钱。
传言天子将羽猎,千乘万骑向甘泉。
奉车金吾共驰骋,外家戚里见招延。
径去平冈驰狡兔,虚弯天际落飞鸢。
朅来别馆恣行乐,胡姬当罏酒十千。
薄暮聊归渭桥曲,明旦复会黄山前。

锦钱馀笑 其六

宋代郑思肖

佯狂真佯狂,踏碎东风影。一任东风吹,花意乱不定。

闹闹人丛中,人人唤不应。借问老先生,莫教是姓郑。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 其一 骈拇

明代郭之奇

多骈旁枝,天下始疑。黼黻虫彝,明昧于离。钟吕竹丝,蔽聪者师。

耳目馀资,犹使情移。矧复名实,曾史杨墨。胶漆人寰,簧鼓士域。

坚白异同,长此安极。凡彼诸名,嚣嚣众鸣。适人之适,与物俱惊。

凫胫虽短,续之则懑。鹤胫虽长,断之则伤。使天下惑,矩千规亿。

礼乐步趋,诗书饮食。使天下殉,神尧智舜。臧谷均亡,蹠夷同殣。

其馀纷纷,彼见彼闻。不离彼文,余曷可群。余愧道德,何敢淫僻。

仁以为声,义以为色。非旷非朱,亦非所亟。

永王东巡歌·其二

唐代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登岳阳楼

宋代陈杰

扁舟小系画栏西,万里清光一拄颐。
湖面欲包天外去,峤鬟疑割海中来。
高空自泻轩皇乐,元气长涵老杜诗。
庆历残碑重回首,此生何限退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