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乘彩舫

唐代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赏析

  这首令词,是作者前期的作品。李珣共有《南乡子》词17首,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这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写春女游莲塘,触景生情,相与戏谑,煞是动人。

  前三句:“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写春女漫游莲塘。

  春日里,芰荷满塘,碧水渌波,晴空夕照,景色融融。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她们陶然自乐,和棹而歌,一派优雅静谧的气象,令人沉醉。无意之中,那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这一来,则打破了那宁静的局面,勾起了春女们的绮思遐想,逗出无限情趣,引出了下文。

  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后三句正是游女们触景生情、敞露春心之态。

  “游女带香偎伴笑”一句,紧承“惊起睡鸳鸯”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游女们惊动了结伴而居的鸳鸯,而鸳鸯又震颤了少女的春心,憧憬着幸福的爱情。“带香”也者,给人以“含辞未吐,气若幽兰”的感受,是对妙龄少女的真实写照。她们看看眼前偶居不离的鸳鸯,想着心上的人儿,彼此心照不宣,只是依偎在女伴身上出神,凭借着嫣然倩笑,流露出心底里的柔情蜜意,散发出少女的幽香,沁人肺腑。

  沉浸在追味甜美爱情之中的少女们,一个比一个地娇羞艳丽,在一首短短的小词中,不允许逐个描状。亏作者想得出“争窈窕”一句,尽写出怀春少女的娇美。给读者留下无穷想象,

  少女们的异样情态,可能引起了其他游人的注目,觉得难以为情。她们羞中生智,急忙从水中采摘下一片圆圆的荷叶,以遮挡夕阳的照射为防身,避开游人的围观,只自己消受那向往爱情的甜蜜滋味儿。“竞折团荷遮晚照”一句,既刻画出少女们活泼的举止,也揭示出她们害羞的神态。灿烂的阳光、绽绿的团荷与羞红的脸庞构成了一幅鲜亮美妙的画面。

  这首小令,绘出一幅活泼俏丽的风俗画,卷面绚丽而明快,状景则景致秀美,状人则形神兼备,更兼妙语传神,丽而不妖,艳而能质,颇得民歌韵味。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汤泉荷花开绝早插胆瓶中问以芍药甚有风致

清代弘历

霞剪衣裳恰五铢,清和春色满仙壶。温泉浴罢娇无力,扶起身边有念奴。

僧一行

宋代徐钧

两戒山河剖析明,历分十二议尤精。
况逢燕国为删润,可信千年说尚行。

君莫悲行赠人初唐体

明代胡直

汉家天子重边勋,玉钺登坛静尘氛。大将旌旄天外落,健儿钲鼓地中闻。

三千剑客良家子,八百材官太乙军。安排遁甲三方入,开阖神兵五垒分。

霜重文犀六属铠,血凝匕首七星文。双弯明月能穿柳,合队流星似捲云。

大军朝饮长城窟,勇骑宵临瀚海碣。阚虎声呼撼地天,长鲸阵涌翻溟渤。

出塞初觇太白高,踰河已射旄头没。纛上先悬遫濮头,营中细截浑邪骨。

右地金人罢祭天,左贤铁骑空期月。正直当年汉道昌,坐看一日边尘歇。

时来何用谙六韬,天幸那须通九伐。归来天子赐龙驹,绮阁雕甍隘九衢。

襁褓俱为左庶长,卢儿尽是执金吾。强弩将军分食邑,护军校尉锡襜褕。

户户屏开金屈膝,家家障拥锦屠苏。赫奕只知身尚主,髡钳谁识昔为奴。

轩皇庙略还真假,圮老兵书定有无。独有当年李骠骑,三出无功怨数奇。

南山射虎空穿石,世事悠悠君莫悲。

为江阴伍教谕题葡萄三首 其三

明代倪谦

玉露承金掌,溥漙下碧虚。内园知此味,应赐马相如。

今月

元代刘因

今月柴关几客来,拟从屐齿数莓苔。求文道士花前至,载酒门生雨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