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聊城
明代:李贽
谁道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渤海新开府,中原尽点兵。
倭夷两步卒,廊庙几公卿。不见鲁连子,射书救聊城。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 所有诗文
竹浦渔归
宋代:石汝砺
奉题常理斋年大兄大人殉节诗二首 其一
清代:王承广
玉帐河魁失上游,前军夜半大星投。明知死地无生气,直决长围奋短矛。
马革身甘酬壮志,凤毛天与显贻谋。武侯庙貌同千古,野老怀恩哭未休。
最高楼·花好处
宋代:辛弃疾
次韵昌甫寒食 其一
宋代:韩淲
岁岁春深上冢时,担头挑酒纸钱垂。横铺嫩草松间出,乱点繁花水面吹。
扶幼不知今潦倒,悼亡应叹昔追随。夕阳雨后归来路,杜宇声频落燕泥。
七哀诗
魏晋:阮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