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故都

唐代韩偓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
抒情 感慨 亡国 国家
赏析

  韩偓用七律写过不少感时的篇章,大多直叙其事而结合述怀。这首诗却凭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写来暗示政局的变化,情景交融,虚实相成,在作者的感时诗中别具一格。

  诗篇开首即从朝廷搬迁后长安城的荒凉破败景象落笔。“草萋萋”,虽只寥寥三个字,却点明了物态人事的巨大变化。往昔繁荣热闹的都城,而此时满是废台荒草,叫人触目惊心。长安城的衰败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先兆,诗人对此怀有极深的感慨。这里虽没明说,但领头的“遥想”一语,倾注着无限眷恋关注之情,弦外之音不难听出。下句是说连高居天宫的上帝见此情景也会深感迷惑,这固然是为了突出都城景物变异之大,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不安。整首诗一上来就笼罩了一层凄迷悲凉的气氛。

  次联承接首句,进一步展开故都冷落的画面。池籞,平时上面网以绳索,禽鸟无法进出。塞外飞来的大雁已侵入池籞住宿,这就意味着宫殿残破,无人管理;而园中乌鸦犹自傍着女墙哑哑啼鸣,更给人以物情依旧、人事全非的强烈印象。前联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此联集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这样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点面结合,深切地反映了作者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第三联开始,转入正面抒情。烈士,是诗人自称。当时诗人尽管流寓在外,心仍萦注国事,面临朝政的巨大变故,痛感自身无能为力,其衷怀的悲愤可想而知。“垂涕”而又加上一个“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下句的“地下强魂”,指昭宗时宰相崔胤。他为铲除宦官势力,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朱温掌握之中,自己也遭杀戮。此句是说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韩偓与崔胤原来关系密切,这里插叙崔胤被害的事实,是为了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整个这一联抒情激切,笔力劲拔,接续前面的寥落景象,犹如奇峰突起,巨波掀澜,读来气势一振。

  尾联归结于深沉的感喟。“掩鼻计成”,用的是《韩非子》里的故事,这里借指朱温伪装效忠唐室,用阴谋夺取天下。末句诗人以冯驩自况,慨叹自己没有像孟尝君的门客那样设计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办法。这一联用典较多,但用而能化,不嫌堆砌。叙述中,像“终不觉”、“无路”等字眼下得沉重,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引证古事而能具有活生生感染力量的重要原因。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前半凄惋,后半激越,哀感沉绵之中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气,跌宕起伏,撼人心魄。前人常说,韩偓的感时诗继承了杜甫、李商隐的传统,沉郁顿挫,律对精切,这是不错的。但韩偓尤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芊丽清新的词章里,悲而能婉,柔中带刚,又有他个人的特色。此篇似亦可以见出其风格的一斑。

韩偓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次韵罗都宪归老诗四首 其一

明代倪谦

解却都堂印,红尘百虑休。乡心中夜枕,宦况五湖舟。

已遂林泉乐,宁忘社稷忧。菊松三径里,相过有羊求。

和黄麓泉户部湘轩雅集之作

清代张百熙

酒宴共赏湘祠秋,寄舫应同湘上游。云梯一取古时月,吹管三更何处楼。

西江小社得君好,东轩新诗开我愁。吟余抚枕发清啸,破睡不须茶满瓯。

叔明松壑秋云图

元代吴镇

万壑潆回磴道长,崇冈交互转苍苍。疏松过雨虚阑净,古木回风曲岸凉。

村舍几家门半启,渔梁何处水流香。扁舟凝望云千顷,不觉西林下夕阳。

宇文叔介逆妇归过通义为置酒远景楼饯之

宋代晁公溯

夜雨洗绿野,平池磨青铜。
共登百尺楼,遂享万里风。
远自木末来,大音中笙镛。
盛夏安得此,正是飞廉慵。
为我解炎蒸,举觞谢天公。
君行亦快哉,轻舟疾归鸿。
闺中当更喜,新凉入房栊。
可赓白头吟,写之以丝桐。

答贺中道灯夕见诒

宋代韩维

春风揭屋沙激窗,兀然孤坐如植杠。
酒昏雨眸涩不视,案上书策徒摐摐。
独待高篇恣哦咏,顿觉精锐还躯腔。
前时官家不禁夜,九衢艳艳烧明釭。
彩山插天众乐振,游人肩摩车毂撞。
君于此时守经籍,直欲行业纯不尨。
想初嘉句落纸际,笔下衮衮来长江。
我今散懒世味薄,惟于静者心为降。
江翁萧闲梅老淡,文字酬酢交予鏦。
恨无奇丽与斗角,日策疲马参其双。
能来相从不惮数,与子赋诗倾酒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