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息夫人

唐代王维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赏析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这两句是拟息夫人的口吻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思情。这实际上也是诗人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心声。“莫以”、“难忘”,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突出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

  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看花满眼泪”,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不共楚王言”,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对人格的污损,爱情的践踏,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

  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

  此首五绝巧妙而恰切地以息夫人的史事设喻,来描写卖饼人的妻子不忘旧爱。前两句写女子不慕眼前的宠幸,怀恋贫贱之交。以“莫以”、“难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反衬出息夫人和息国君主旧日的恩情很深,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征服弱小者的心。后两句写被人夺志的哀怨,花虽美而泪眼相对,对在她身边的楚王却一言不发,进一步写出女子不为荣华富贵所迷惑的志向。

  短短二十个字,句句叙事,却句句都是情语,表达委婉含蓄,而又情理俱到。既吟咏了史事,又讽喻了现实,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而在沉默反抗的妇女形象,又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由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造成的社会悲剧。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雪公寄书入山偶成二律 其二

明代释函可

休道寻山山未深,冰崖木佛共萧森。寒钟不到疏林外,幽月空劳碧涧浔。

狱沉顽铁还馀气,爨后枯桐欲绝音。珍重故人相惜意,尺书真不数双金。

香烟 其三

明代徐渭

霜沈把竹更无他,底事游魂演百魔。函谷迎关儳紫气,雪山灌顶散青螺。

孤萤一点停灰冷,古树千藤写影拖。春梦婆今何处去,冯谁举此似东坡。

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宋代黄庭坚

一年中秋最明月,也照贫家门户来。
清光适从人意满,壶觞政为诗社开。
秋空高明万物静,此时乃见天地性。
广文官舍非吏曹,况得数子发嘉兴。
千古风流有诗在,百忧坐忘知酒圣。
露华侵衣寒耿耿,绝胜永夏处深甑。
人生此欢良独难,夜如何其看斗柄。
王甥俊气横九州,樽前为予商声讴。
松烟洒落成珠玉,溪藤卷舒烂银钩。
北门楼卤地险壮,金堤浊河天上流。
离宫殿阁碍飞鸟,霸业池台连秃鶖。
当日西园湛清夜,冠盖追随皆贵游。
使臣词句高突兀,慷慨悲壮如曹刘。
我於人闲触事懒,身世江湖一白鸥。
空余诗酒兴不浅,尚能呻吟卧糟邱。
偶然青衫五斗米,夺去黄柑千户侯。
永怀丹枫树微脱,洞庭潇湘晚风休。
晴波上下挂明镜,棹歌放船空际浮。
不须乞灵向沈谢,清兴自与耳目谋。
江山於人端有助,君不见至今宋玉传悲秋。
期君异时明月夜,把酒岳阳黄鹤楼。

弹琴箕山秋月歌

明代陈子升

张琴须张太古弦,七弦直溯五弦前。太和不远阴明代,飞遁长流洗耳泉。

南河未避虞鳏晦,箕山明月斯人在。当年帝德总如春,独有秋光澹相对。

琴音微微世莫闻,罢琴惆怅月纷纷。琴中不见箕山月,羞向他山麋鹿群。

泉上

宋代胡宏

晨起步林丘,路经泉上头。
天边日色下,水底浪花浮。
沙净蒲芽绿,风牵荇带流。
澄澜立白鹭,细浪逐轻鸥。
翠鸟来还去,修鱼跃更游。
动成春色好,愈觉道情幽。
田舍知何处,江湖兴未收。
徘徊不忍去,暝色冷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