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赏析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疟疾寄示圣俞

宋代唐庚

体中初微温,末势如汤镬。忽然毛发起,冷撼如振铎。

良久交战罢,顶背如释缚。尚觉头涔涔,眉额如镵凿。

空日一寒暑,有准如契约。伏枕两晦朔,枵然如空橐。

平生十围腹,病起如饥鹤。衰发本无几,脱去如秋箨。

到今仅能步,出没如尺蠖。旧闻五岭法,有此万户疟。

而我自侨寓,了不蒙阔略。况子又持养,何至亦例着。

此身自空虚,客疾安所托。请作如是观,无病亦无药。

杨州慢·东湖写望

清代叶恭绰

簇柳遮鸦,澄波浴鹭,长堤远照还明。望烟芜款款,尽一片车声。

渐迢递、轻烟散尽,晚天山色,飞入重城。趁绿阴如水,曲阑西阁同登。

眼前风景,算沧桑、一霎难凭。便燕麦词工,莺花讯老,苦雨谁应。

卧看浮云点点,倚画阑、慵赋新晴。甚渔舟唱晚,蘋波秋意微生。

杂画 其二

明代徐庸

苍松曾受大夫官,风起波涛五月寒。攲枕几回听不厌,竟无清梦到槐安。

常甫招客望海亭

宋代孔平仲

蓬莱酿酒酒已成,贺家池上新采菱。紫衣侍立乌帽走,吾兄招客望海亭。

归来为我道客语,出没帆墙俱可数。醉中遥指北山下,云此白处乃海浦。

入山迤逦数百山,客居乃在一山颠。虽非阳侯所窟宅,风涛澒洞已拍天。

馀山亦有人杂居,山无桑麻只捕鱼。海中百怪所会聚,海马海人并海驴。

或如七十之老翁,或如三尺之侏儒。手足口眼莫不见,鞭磔尽作人号呼。

千艘竞造石首脯,雨声飒飒鱼来初。截波一网千万尾,棹歌喜噪翻蓬壶。

垂钓忽挂绿鹦鹉,探石仍得真珊瑚。晚晴蜃结彩霞阁,夜黑龙呈明月珠。

红涟紫液碧潋滟,顷刻变态世所无。我闻此景若在眼,便欲驾舶寻天吴。

昔时管宁亦避地,吾祖叹息思乘桴。我今何为不可往,谁能俛首甘区区。

平时此亭景最美,自谓清旷更无比。一闻客语心坐驰,却上望海污潢耳。

嗟哉好恶随所迁,世间万事多如此。

早朝

明代练子宁

银烛光中乌夜啼,棘闱清彻候晨鸡。西窗听雨参同赴,上苑看花忆旧题。

王气晓瞻双阙上,文星夜贯五云西。明朝珂佩朝天去,金殿春风玉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