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子夜吴歌·夏歌

唐代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匏庵臂疾予问之偶迟有诗见贻次其韵

明代王鏊

偶因请告得閒身,子墨依然日见亲。汤媪曾闻能作祟,竹奴何事亦欺人。

堂前客至惟长揖,池上诗成一欠伸。自笑东邻来问疾,如何翻后陆徐陈。

和铁厓《西湖竹枝

明代曹妙清

美人绝似董娇饶,家住南山第一桥。
不肯随人过湖去,月明夜夜自吹箫。

白雁

明代陈鸣阳

黄芦飘朔气,白雁度江皋。玉塞传书远,银河结阵高。

秋霜凌竞翮,明月妒奇毛。莫向征人妇,楼头五夜号。

寄外

元代吴氏

昔君曾奏三千牍,凛凛文风谁敢触?乡老荐贤亲献书,邦侯劝驾勤推毂。

马头三控登长途,谓君此去离场屋。整顿罗裳出送君,珠泪盈盈垂两目。

枕前一一向君言,马头犹自叮咛嘱。青衫寸禄早荣归,莫遣妾心成局促。

秋天冬暮风雪寒,对镜懒把金蝉簇。梦魂夜夜到君边,觉来寂寞鸳鸯独。

此时行坐閒窗纱,忍泪含情眉黛蹙。古人惜别日三秋,不知君去几多宿?

山高水阔三千里,名利使人复尔尔。昔年曾拨伯牙弦,未遇知音莫怨天。

去年又奏相如赋,汉殿依前还不遇。时人不知双字讹,平川倏忽起风波。

当时南宫罢捷音,教妾沉吟杵中心。为君滴下红粉泪,红罗帐里湿鸳衾。

愤愤调琴蝉鹊噪,默默吟诗怨桂林。千调万拨不成曲,争那胸中气相掬。

千思万想不成诗,心如死灰自得知。料得君心当此际,已拚抛却閒田地。

朝朝暮暮望君归,日在东隅月在西。碧落翩翩飞雁过,青山切切子规啼。

望尽一月复一月,不见音容寸肠结。又闻君自河东来,夜夜不教红烛灭。

鸡鸣犬吠侧耳听,寂寂不闻车马音。自此知君无定止,一片情怀冷如水。

既无黄耳寄家书,也合随时寄雁鱼。日月逡巡又一年,何事归期竟杳然?

堂上双亲发垂白,用尽倚门多少力。孟郊曾赋游子行,陟岵如何不见情。

室中儿女亦双双,频问如何客异乡?异乡知是育才处,人情不免且契慕。

低头含泪告儿女,游必有方况得所。八月凉风满道途,好整征鞍寻旧路。

吾乡虽多俊秀才,往往怕君头角露。圣朝飞诏下来春,青毡早早慰双亲。

飞龙公道取科第,男儿事业公卿志。笔下密密为君言,书中重重写妾意。

秋林有声秋夜长,愿君莫把斯文弃。

夜宿京口银山门钱家楼旅店题壁

清代缪徵甲

萧然琴剑走天涯,王粲登楼暗自嗟。烽火旧痕馀瓦砾,村庄生计复桑麻。

风寒水弱潮无信,木落山空暮有鸦。不为离乡情绪恶,频搔短鬓感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