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和乐天春词

唐代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忆秦娥·秋寂寂

宋代佚名

秋寂寂。碧纱窗外人横笛。人横笛。天津桥上,旧曾听得。宫妆玉指无人识。龙吟水底声初息。声初息。月明江上,数峰凝碧。

东城怀古二首 其一

清代倪钊

斗大东城劫屡史,漆园遗址尚纵横。三公不使碑留字,一吏能教地得名。

道德五千宗老子,寓言十九出先生。蘧蘧蝶影今都化,秋水犹余不断声。

采桑曲

宋代曹勋

鸣鸠初拂羽,桑叶破新萌。
采采不盈菊,攀多力未生。
春服浥朝露,晓日映妆明。
语学流莺巧,身同飞燕轻。
使君劳借问,夫婿自专城。

游集禧中元东轩分题得东字

宋代王安礼

策马从仙子,探春游帝宫。爱此高尚志,开轩池水东。

鸭绿漾残日,树碧留清风。生我潇洒思,超然尘世中。

春秋终讲伏蒙知府谏议临视学舍宴劳诸生谨成小诗叙谢

宋代朱长文

泰山先生久冥寞,世把春秋束高阁。腐儒退隐三十年,独玩遗经思笔削。

滥居师席愧匪才,日演微言更岁籥。欲遵广路视堂奥,誓辟浮云窥碧落。

兹辰讲解告终篇,敢屈邦君亲视学。邦君旧是补衮才,忠论嘉谟动宸幄。

密为福泽遍寰瀛,暂得麾符出京洛。爱民如子不忍伤,政用中和屏威虐。

深惟教本在庠序,力助儒风止奸恶。群材傥得就长育,百堵何为惮兴作。

耽耽黉舍尽修严,翼翼公堂骤清廓。已欣华构将落成,肯枉双旌率僚幕。

清晨初谒二公祠,重道严师致恭恪。更忘烦暑临讲席,自降威容听扬搉。

羜肥酒酾宴诸生,金印煌煌对褒博。传闻长幼相告语,争诵诗书亲教约。

欢声四出屏阴沴,云雾俄收日华烁。文翁化蜀士皆成,鲁侯修泮民思乐。

自惭传道竟何补,禄食充饥免藜藿。幸逢贤守善承流,喜与吴人醉优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