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李峤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国子韦丞

唐代马戴

临水独相送,归期千里间。云回逢过雨,路转入连山。
一骑行芳草,新蝉发故关。遥聆茂陵下,夜启竹扉闲。

梦玉人引

宋代沈蔚

旧追游处,思前事、俨如昔。过尽莺花,横雨暴风初息。杏子枝头,又自然、别是般天色。好傍垂杨,系画船桥侧。
小欢幽会,一霎时、光景也堪惜。对酒当歌,故人情分难觅。水远山长,不成空相忆。这归去重来,又却是、几时来得。

戏效屏山书斋十咏 其五

宋代刘克庄

欲系伯仁肘,难悬季子腰。自刊聊自用,渠刻任渠销。

岁除时享太庙陪祀

明代金幼孜

庙门肃肃迓鸾舆,环佩珊珊百辟趍。大乐升歌将事始,黄流祇荐礼神初。

香霏宝鼎浮丹户,气间膋萧散玉除。万岁皇图天远大,灵光长护紫宸居。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材是济川功为韵十四首 其一

宋代包恢

非卿桥不立,谁是杜武库。下浦未更新,过者几惊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