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军城早秋

唐代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赏析

  《军城早秋》载于《全唐诗》卷二六一。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使读者看到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严武

严武,唐(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武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另外还有三国时期东吴棋士严武以及黄埔一期严武陆军中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

唐代李颀

数年作吏家屡空,谁道黑头成老翁。男儿在世无产业,
行子出门如转蓬。吾属交欢此何夕,南家捣衣动归客。
铜炉将炙相欢饮,星宿纵横露华白。寒风卷叶度滹沱,
飞雪布地悲峨峨。孤城日落见栖鸟,马上时闻渔者歌。
明朝东路把君手,腊日辞君期岁首。自知寂寞无去思,
敢望县人致牛酒。

五言古诗凡十四首 其十四

明代李昱

牝鸡司晨祸,变乱五十秋。向非张公能,唐室几为周。

斩本须斩根,绝水当绝流。惜哉不及此,三思乃见优。

事机一以失,养患成奸谋。崎岖道路远,竟死谁之尤。

送谢耕道谒赵史君

宋代张弋

槠叶阴深杜宇啼,远游还欲过淮西。
吕蒙城下河流浊,亚父祠边草色齐。
太守旧来相爱重,故交老去惜分携。
年年慈母手中线,缝得征衫当一犁。

甘露园二首 其二

明代胡应麟

泠然松竹径,点缀自何年。北固昭明寺,中嵩慧可禅。

寒生金掌外,清注玉壶前。好傅何郎颊,朱衣拭更妍。

画菜

明代陈琏

纷纷甲第厌膏梁,却羡春畦菜甲长。尽日图中看不足,数茎犹带墨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