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曲

唐代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天 闺怨 思念
赏析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张仲素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小瓮瓶

宋代钱时

小瓮瓶,形模端正玉色明。
乌聊山边才百文,见者叹赏不容声。
乃知物无贱与贵,要在制作何如耳。
轮囷如瓠不脱俗,虽玉万镒吾何取。
王止二日闻斯言,欣然为赋瓮瓶篇。
浊世愦愦随风旋,跖不夷谋吁可怜。
百年气节一朝捐,身落粪壤心窬穿。
岂不见齐田鲁季势薰天,万世之下箪瓢贤。

拟古 其十一

清代王拯

束带为民牧,儒生诚懦良。十年事诗书,夙昔慕轩唐。

笔耕砚为田,岂习菽与粱。斯民幸直道,迂怀感如伤。

大府行边来,前驱猛豺狼。前庭备供帐,后户陈酒浆。

威仪盛车中,乃昔同舍郎。富贵出天姿,敢惟一日长。

不见后来者,行赀尽新章。军中又积劳,年力正方刚。

支离老儒酸,嗫嚅重踉跄。谁令任衢衢,军法不可当。

昨者邻东县,县官身被创。汹汹群兜鍪,箕踞鸣琴堂。

投劾舍之去,西邑独项强。官钱乃积逋,除名系锒铛。

吁嗟古司牧,此职圣所详。如何九折坂,骐骥不能骧。

白马青油盖,伊谁独生光。盈盈府中趋,晚出剧慷慨。

挥金似流水,湍决自有方。军行九陌过,意气殊扬扬。

归来大劳苦,珍食罗幽房。腰间青瑚玦,笑掷邯郸倡。

穷黎叹中谷,背面血流眶。安知翁媪衰,身死弗得丧。

由来国有立,此辈孰短长。

西湖晚归

宋代杨万里

际晚游人也合归,画船犹自弄斜晖。
西湖两岸千株柳,絮不因风暖自飞。

清代沈玉书

丰城一剑阅千秋,跃跃寒光射斗牛。却笑功成终弃掷,替人空自报恩仇。

次韵诸公从驾景灵宫二首 其一

宋代苏颂

青鹓如跂万椽匀,地接璇流隔世尘。三后在天歌下武,一人膺福见君陈。

珠旒漆漆怀濡露,玉案年年侍荐新。庑下丹青从臣列,左趋萧丙右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