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宋代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赏析

  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闽粤的万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罗的武库。古来多少诗人词客,分别为它们作了生动的写照。辛弃疾这首《过南剑双溪楼》,就属于后一类的杰作。

  宋代的南剑州,即是延平,属福建。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双溪楼正当二水交流的险绝处。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颇非容易。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作了全力的刻画,那就是“剑”,也就是“千峰似剑铓”的山。而剑和山,正好融和着作者的人在内。上片一开头,就象将军从天外飞来一样,凌云健笔,把上入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而作者生当宋室南渡,以一身支拄东南半壁进而恢复神州的怀抱,又隐然蕴藏于词句里,这是何等的笔力。“人言此地”以下三句,从延平津双剑故事翻腾出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据《晋书·张华传》:晋尚书张华见斗、牛二星间有紫气,问雷焕;曰: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后焕为丰城令,掘地,得双剑,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遣使送一剑与华,一自佩。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其子华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化为二龙。作者又把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汇集在一起,以“我觉”二字领起,给人以寒意搜毛发的感觉。然后转到要“燃犀下看”(见《晋书·温峤传》),一探究竟。“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却跳跃着虎虎的生气。

  换片后三句,盘空硬语,实写峡、江、楼。词笔刚劲中带韧性,极烹炼之工。这是以柳宗元游记散文文笔写词的神技。从高峡的“欲飞还敛”,双关到词人从炽烈的民族斗争场合上被迫地退下来的悲凉心情。“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遏自己飞腾的壮志。这时作者年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的。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它跟江湖山林的词人们所抒写的悠闲自在心情,显然是大异其趣的。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是辛弃疾爱国思想表现十分强烈的名作之一。词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线索清晰,钩锁绵密。一般登临之作,往往要发思古之幽情,而辛弃疾此词却完全摆脱了这一俗套。作者即景生情,把全副笔墨集中用于抒写主战与主和这一现实生活的主要矛盾之点上。全篇钩锁严密,脉络井然。第二是因迩及远,以小见大。作者胸怀大志,以抗金救国、恢复中原为己任。他虽身处福建南平的一个小小双溪楼上,心里盛的却是整个中国。所以,他一登上楼头,便“举头西北”,由翻卷的“浮云”,联想到战争,联想到大片领土的沦陷与骨肉同胞的深重灾难。而要扫清敌人,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则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作者却从一把落水的宝剑起笔,加以生发。“长剑”,长也不过是“三尺龙泉”而已。而作者却通过奇妙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壮观的词句。这是词人的心声,同时也喊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共同意愿。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这首词里也有直抒胸腺的词句,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但是,更多的词句,关键性的词句却是通过大量的暗喻表现出来的。词中的暗喻可分为两组:一组是暗喻敌人和主和派的,如“西北浮云”,“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等;一组是暗喻主战派的,如“长剑”,“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等等。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在词中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对比。这种强烈对比、还表现在词的前后结构上。如开篇直写国家危急存亡的形势:“举头西北浮云”,而结尾却另是一番麻木不仁的和平景象:“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沐浴着夕阳的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搁浅抛锚。这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极为不同。

  这首词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大地,一面是“西北浮云”“中原膏血”;而另一面却是“西湖歌舞”“百年酣醉”,长此以往,南宋之灭亡,势在必然了。 由于这首词通体洋溢着爱国热情,加之又具有上述几方面的艺术特点,所以很能代表辛词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读之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令人魄动魂惊。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韬仲叔之东昌 其一

明代王彦泓

掷下离襟尽此觞,客游怀抱莫凄凉。里中儿每疵文雅,天下人能谅酒狂。

倦眼放开看海岱,羸形独往度冰霜。归来诗格应奇进,提笔曾过古战场。

贾魏公府

宋代汪元量

葛岭当年宰相家,游人不敢此行过。
柳阴夹道莺成市,花影压阑蜂闹衙。
六载襄阳围已解,三更鲁港事如何。
栋梁今日皆焦士,新有园丁种火麻。

镇海楼

明代屈大均

渺瀰祝融汪,嘘噏鹑火房。房中一都会,番禺为纪纲。

二山虽卷石,亦为南岳宗。层楼何穹然,作冠玉山冈。

五重若棋累,势与云低昂。屹屹出崇堞,盘基何堂皇。

绝地无根株,茎台四相望。虚无若蜃气,含吐朝霞中。

日月互穿穴,玲珑贯榑桑。飞榱袅千尺,悬栋森成行。

随风或远近,岳立仍中央。神明所凭依,奠我勾蛮疆。

楼南何所见,牂牁浮青苍。万里作南渎,崩奔从夜郎。

三江汇惊涛,海珠扼其亢。浮沉一地脯,险若三门当。

潮汐苦相沓,秋咸水益涨。鱼蟹负阴火,与蚌争胎光。

水怪纷往来,一一交精爽。番舶逐鳌呿,倏忽非乘风。

帆穿吞舟鱼,自口出中肠。自谓黑山中,安知非溟洋。

瑰货所委输,辐辏交三城。小者牛头舶,大者独木樯。

我舰空飞云,莫敢与颉颃。纷纷白黑艚,视之犹凫跄。

楼北何所见,白云连北邙。蜿蜒自衡岳,孕精岣嵝峰。

丹台矗鹤舒,石室开龙骧。菖蒲翳溪路,??簩阴苑墙。

韸韸流花水,郁郁扶荔乡。地肥宜畜牧,騊駼与羱羊。

鸣箛归紫驼,吹角来黄獐。水草胜朔漠,甘美无盐霜。

马食多禾苗,湩乳成酒浆。人头岭已平,沟壑无馀香。

白狐既悲啸,黄狐复跳梁。人膏作青燐,白昼迷阴阳。

松柏何萧萧,魂魄吹无方。楼东何所见,扶胥祠谷王。

海口控虎门,诸蛮多梯航。红毛知荷兰,黑齿惟越裳。

战退鬼楼船,白丹幸无伤。人鱼既醉饱,洪波为不扬。

断虹一相假,飙然踰零丁。阴墟庙貌尊,黄木牺牷芳。

百川争东朝,水帝纷来享。楼西何所见,灵洲砥荡荡。

潮来石门辟,郁水喧鱼梁。贪泉曰溃决,滔天谁堤防。

仕宦寡廉洁,蹄涔为之殃。一饮丧吾宝,腥臊德以彰。

不祥兹盗泉,沛然南海放。生民骨髓尽,为患何时终。

楼上何所见,南戍垂精芒。五星东井环,越门蒙馀光。

赵佗以偏霸,与汉争雌雄。客星出牵牛,士燮亦奋兴。

流人纷依归,苟安免夷创。月食牛女间,刘晟以陨亡。

荧惑入南斗,建德丧其邦。南斗越司命,自昔多灾祥。

上天苦悬象,占验谁能明。所希老人星,常见吾闺庭。

寿光盛秋分,俾我尊母康。再拜向南极,配月如长庚。

长庚何依依,为予当丙丁。楼下何所见,南武馀离宫。

倔强乃朝汉,朔望兹回翔。老夫反天性,一州安足强。

椎髻祗自外,窃据诚何功。苔生呼銮道,草没瘗剑场。

木棉拂绮疏,参差连赭桐。枝枝女珊瑚,叶叶山凤凰。

粪香越王鸟,衔穗仙人牂。甡甡茂林下,蹲倚当丹床。

是为罗浮麓,朱明此潜通。仙灵所窟宅,我来每徜徉。

不揖安期生,即拍浮丘公。招手登兹楼,揽执云衣裆。

御风复何待,飘飘明将行。

十二月廿四日立春有怀渔庄漆林两兄京师

清代钱福胙

昨夜东风生绮陌,朝来采燕簪轻帻。人间可乐又逢春,日下还怜未归客。

青旗繁会阗燕郊,黄罗蹀躞翻云翘。夕阳鞍马忽四散,寒镫相对风萧萧。

忆昔杨盘会食时,堂中白玉传青丝。三年两地萦梦寐,一尊千里同愁思。

折梅远寄何人将,仰天但见群鸿翔。人生安得如汝乐,飞鸣到处皆成行。

晨起对雨二首 其一

宋代朱熹

凄冽岁云晏,雨雪集晨朝。高眠适方起,四望但萧条。

远氛白漫漫,风至林霭消。流潦冒荒涂,清川亦迢迢。

遐瞻思莫穷,端居心自超。览物思无托,即事且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