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武侯庙

唐代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赏析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次韵余干试院即事呈诸公

宋代商倚

风生帘幕撼层波,况值清秋一半过。堂上簪裾方鹭集,案间图史已星罗。

东篱采菊朝尝酒,北里吹竽夜听歌。早晚奏名闻黼坐,望中无奈白云何。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 其七十三

清代朱仕玠

姹李夭桃竞放颠,家山习见未为妍。番姜压树暹兰吐,一日还欣见二贤。

和王待制新作白鹭亭七言十韵

宋代刘敞

六朝形势会层轩,前俯苍洲却践山。二水中分鉴澄澈,万峰离立翠回环。

古人遗赏兴亡外,良守来居仁智间。听讼遂同棠树爱,放怀真与海沤閒。

啸馀风雨知何处,望及云霞若可攀。乔木参天怆城郭,浮萍满地笑人寰。

楚谣清绝酣秋兴,吴拂从容舞玉颜。象魏由来心自远,湡浯聊复乐忘还。

掖垣幸许追遐躅,天禄仍欣接近班。尘土扬州头欲白,远从君借慰疏孱。

绝句

宋代赵希青

手执黄庭上石台,竹阴扫月遍苍苔。
欲从此处即仙去,玉立清风待鹤来。

池上

元代廖大圭

绿净涵空护碧苔,方方一镜向人开。晚凉独立心如洗,风破浮萍片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