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乐

唐代李端

游童苏合弹,倡女蒲葵扇。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
褰裳蹋路草,理鬓回花面。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茄留社

清代孙元衡

自有蛮儿能汉语,谁言冠冕不相宜?叱牛带雨晚来急,解得沙田种芋时。

纪事一首

元代顾瑛

玉子冈头秋杳冥,石床摘阮素琴停。
枇杷花开如雪白,杨柳叶落带烟青。
每闻投壶笑玉女,不堪鼓瑟怨湘灵。
酒阑秉烛坐深夜,细雨小寒生翠屏。

丙寅正月三日作(二首)

明代蓝仁

书罢迎春帖,家家应节多。
老年难再拜,佳客莫相过。
闭户唯僵卧,临觞忽放歌。
太平宜有待,暮色欲如何。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三 文潞公

明代孙承恩

休休元臣,堂堂大耄。端雅静重,镇压浮躁。危疑定策,社稷之功。

天下异人,夷使改容。

旅京偶拾 其一

近代朱帆

京华风物入吟怀,不向歧途怨命乖。每见盐车奔古道,曾闻铁马上天街。

营生但笑窿中蚁,阅世还输井底蛙。客里何须频对镜,定知人已瘦如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