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宋代辛弃疾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抒情 回忆 人生
赏析
这首词是开禧二年,宋王朝又任命辛弃疾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但是辛弃疾在镇江任上遭受的打击,伤痕犹在,无意出山,便上疏辞掉了。十二月又任命为陵兴知府,并诏命于上任前先赴阙奏事。奏事后,又升任为兵部侍郎。侍郎仅次于尚书的职务,有一定的兵权。辛弃疾始终以统一祖国为已任,按道理讲,这个差事,他是乐于接受的。但他早已认清宋王朝的昏庸无能,韩侂胄专权肆虐,宋金两国的战争一触即发,而且战争必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辛弃疾以国家为重,乐意奔赴前线,年老病重。到了开禧三年的八月大病在身,九月南宋小朝廷又诏命他为枢密院都承旨。可是诏书到达铅山前九月十日,这位民族英雄、南宋的大词家“大呼杀贼数声”含恨离开了人间,享年六十八岁。辛弃疾在病中对自己的一生作了一番回忆,他经历了农民起义,青年时代就踏入官场,迭经波折,有欢乐,有悲哀;观察了从皇帝、权臣,到一般官吏,更结识了数量可观的农民,从而对人的贤愚优劣有了个认识。总的说来,他认为人有贤愚之分,即好坏之分。他们中间“差以毫釐缪千里。”辛弃疾分清贤愚的界限,是以义利为标准,即以义为主的人是贤者,它的标准人物是舜,以利为主的人是愚者,它的标准人物是跖。下片总结了自己一生交友的经验教训,“君子之交淡如水。”对那些响声如雷的“飞蚊”才有了正确的认识。他沉痛地说:“昨非今是。”作者最后下决心不出山了,想在“安乐窝中”半醺“泰和汤”了此一生。没有想到这首词竟成了他的绝笔!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泖口跨塘桥吊黄门陈卧子先生

明代屈大均

舟出吴淞烟水遥,黄门怀石此塘桥。三闾日月光相映,一剑乾坤恨未消。

泖口莼鲈淹过客,云间风雅忆先朝。惭予后死空词赋,惯向江南放大招。

题窦惟远家庆图

明代林文俊

好事重重慰北堂,清朝甲第喜传芳。曲江宴罢袍新绿,太守符分带已黄。

汉室勋名看并美,韦门庆泽羡逾长。桂枝元是君家物,借问今年第几郎。

赠秦觏兼简苏迨二首

宋代陈师道

两秦并立难为下,万里长驱在此初。
别後未忘三日语,人来肯作数行书。

方广寺

明代尹台

衡岳峰阴方广寺,幽林危刹傍天台。水如银叶烟中落,山作瑶莲石上开。

深夜星河朱栱宿,高秋云雾黑潭来。欲辞簪绂堕猿鹤,留记老僧待客回。

送莫同知还吴江

明代薛纲

十年前已识韩荆,今日相逢眼倍明。黑鬓挂冠高世见,沧江对酒故交情。

鸾凰不寄人间迹,鸥鹭还寻物外盟。举俗好名君好隐,三吴风月更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