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偶书

唐代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下面是原扬州大学教授李廷先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也有“事随日生”的诗句,意思相同。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诗人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当这种时候,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作者是个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唐才子传》说他在少年时期“尚义行侠,旁观切齿,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这位年少时因爱打抱不平而闹过人命案的人物,虽然改志从学,却未应举参加进士考试,继续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他自幼形成的“尚义行侠”的秉性,也没有因“从学”而有所改变,而依然保持着傲岸刚直的性格。只是鉴于当年杀人亡命的教训,手中那把尚义行侠的有形刀早已弃而不用,而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却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怀深处,犹如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然而因为社会的压抑,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泻,这是十分苦痛的事情。他胸中那把无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斩邪恶的正义宝刀,只能任其销蚀,听其磨损,他的情绪十分激愤。诗人正是以高昂响亮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诗人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十分高妙。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辟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歌的独特风格。

刘叉

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清代弘历

秋蒐文囿是王庭,祖泽贻今赫濯灵。桓赳健儿身掠鹞,骠姚车骑箭流星。

龙堆露冷鸣苍鹿,沙塞风高语白翎。大兕小豝亲射得,驼峰高架进慈宁。

和袁尚书韵

宋代吴潜

珠琲无烦费斗量,家家泼撒不珍藏。
浑疑入腊梅花放,已卜来年稻颗香。
万感固知由气类,一根元只自心秧。
天怜老子忧民切,将变荒州作富穰。

泊舟维扬寄秦巡简兄芝庭六章 其二

清代姚燮

往岁吾方病,君来过敝庐。朗如秋对月,清到水含虚。

淬厉看囊剑,低徊解佩裾。胡为相别久,曾未寄鸿书。

九日幽居书怀

宋代赵湘

九月蝉稀九日催,年光如逐水声回。
人思往事凄凉在,菊倚荒庭寂寞开。
落叶偶从池上过,夕阳初傍酒边来。
白衣去后无消息,雨湿东篱欲长苔。

题松溪书屋四首 其一

明代杨巍

达人屏尘垢,日日向林麓。偃仰岩壑间,置书翻不读。

以道猎万化,机运洞伸缩。默然坐磐石,一鸟鸣高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