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花源
唐代: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所有诗文
赵通判挽诗 其一
宋代:林希逸
世守祗儒术,才优奏最频。官终半刺史,孝事两家亲。
长葛碑仍在,甘棠爱尚新。赵公陂上下,遥想泣遗民。
郭干臣五马山房
明代:王恭
昨夜愁声落汉原,长陵金粟尽啼??。谁家风木无穷思,五马山深独闭门。
句 其二十一
宋代:张商英
水晶肉白壳皮红,色变香移味不同。
舒城怀古古舒子国汉颉羹侯作堰储水灌田至今赖之
明代:李裕
荒城十里枕龙眠,汉业于今已弃捐。惟有颉羹三堰在,舒民犹赖灌桑田。
题赤壁图
明代:高柄
赤壁江山几度秋,画图仍见旧时游。祗今惟有东山月,夜夜清光照客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