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语答永叔内翰

宋代梅尧臣

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
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
字法叹中绝,今将五十秋。
近日稍稍贵,追踪慕前流。
曾未三数人,得与古昔俦。
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
後世不推此,但务於书求。
不知前日工,随纸泯已休。
颜书苟不佳,世岂不宝收。
设如杨凝式,言且直节修。
又若李廷中,清慎实罕侔。
乃知爱其书,兼取为人优。
岂书能存久,贤哲人焉廋。
非贤必能此,惟贤乃为尤。
其余皆泯泯,死去同马牛。
大尹欧阳公,昨日喜疾瘳。
信笔写此语,谓可忘病忧。
黄昏走小校,寄我东郭陬。
缀之辄成篇,聊以助吟讴。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上岩

宋代范镇

岩雨晴犹滴,溪泉直复迂。倾崖目眩转,乱石步崎岖。

游主山

清代李民圣

芳堂云锁不为关,闻说仙踪在此山。丹灶已尘千古秘,碧岩未老旧时颜。

祗传姓氏留寰内,谁信人生总梦间。慨慕不禁归路杳,乘风几度欲飞还。

得吷庵都中来书赋答并示贞壮

清代李宣龚

我诗愆约如积逋,君书索诗如催租。填膺万感吐不尽,落纸乃觉一字无。

两年踪迹比嵇阮,酒墟茶肆知吾徒。君居幽胜绝人境,俯仰嘉树三百株。

闭门物色足高咏,病中寄观还起予。春来揽镜对妇靥,稍怪渐与朋友疏。

途穷得意会有此,舍此不乐宜何如。子言世故思熟烂,顾犯火宅为嬉娱。

云堂一顷耕不得,此役政坐饥所驱。前宵叩户月似水,揖客出见舍中雏。

一庭虫鸟语无恙,却费猿鹤时相呼。啬翁老矣强一出,欲尽地力纾艰虞。

山川不宝秘密藏,窃恐夜半负以趋。时危百事等无及,犹望落霞照桑榆。

袖间请奋二三策,拜官近亲留缓图。我今懒散就弃置,江南欲归非故庐。

当年携手看霜菊,回首梦断台城芜。山阴居士行亦去,海上形影将谁俱。

却愁耿介骇流俗,匹夫有罪怀瑾瑜。纷纷牛李一辙耳,出口不用相贤愚。

游城东观

明代屠应埈

病起寻游强杖藜,琳宫寂寂枕回溪。
繁花向日俱宜笑,幽鸟逢春各异啼。
云满客衣庭树合,气薰山酌芷兰齐。
郊行亦有桃源在,明日重来路不迷。

送礼部尚书蔚公致仕归合肥

明代陈琏

几年声誉重文昌,致政南归沐宠光。二品秩登黄阁贵,五花诰染紫泥香。

到家好结香山社,辟地宜开绿野堂。盛事如公能有几,定知竹帛永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