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后十九首 其五

明代李攀龙

三五楼上女,徙倚当双扉。红妆妙一世,谁不揽容辉。

弦歌入青云,新声亮所稀。千载为一弹,含意有馀哀。

知音难再得,且复立徘徊。终日不成曲,零涕沾裳衣。

三叹令人老,游子何时归。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庚午中秋书怀

清代徐基

月色明画昼,溶溶照客窗。弄花堪作伴,对影喜成双。

壮志随时易,雄心惜酒降。所思千万种,金数付沧江。

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 其二

明代袁中道

长途一缕蚀山腰,麇至时逢伐木樵。地僻乍存三两户,溪多何止百千桥。

小园处处花相接,远望重重雪未消。半壁已惊千丈落,登峰犹自路迢迢。

感事

清代蔡国琳

匡时频望济川舟,王粲年来倦倚楼。兵衅骤开箕子国,妖氛又涨萨摩州。

中朝仗仪诛封豕,大帅无心纵火牛。十载海军都畀敌,有谁强弩射涛头。

六十遇明主

宋代姜特立

六十遇明主,家空无一廛。
百年今共尽,五福晚兼全。

余比部林廷评将应召入京赋别二首 其二

明代卢龙云

何来棘署暂相随,辄为徵书念远离。旧雨转成今雨叹,法星聊旁客星移。

辟门近事光虞典,簪笔明廷复汉仪。秋好有奇知共吐,八行须及雁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