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道中
清代:沈用济
滩势奔腾下,舟行次第高。瀑流争一石,人力尽千篙。
壁峭奔雷雨,林深聚羽毛。江乡归未得,梦寐亦风涛。
沈用济
► 所有诗文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卢挚
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古兴十六首 其十一
宋代:沈辽
夜半山气冷,始知秋序深。开轩望明月,西岭莽涔涔。
人籁久已息,繁然蟪蛄吟。缅怀故丘鹤,清唳有馀音。
遥与白云期,岂惮冰雪侵。人情与物象,邂逅惬幽心。
夜漏渐已长,清风入松林。逍遥掩蓬户,微凉生衣襟。
夜饯周时隆表兄东归
明代:谢榛
弟兄此别重伤神,况复淹留一病身。白发相看偏堕泪,清樽才罢转愁人。
江鸿北转燕山夜,河柳东连鲁甸春。若到乡关逢故老,为言游子倦风尘。
平阴夏日作
唐代:张祜
春情
明代:贝琼
新来不画远山眉,翠被春寒起更迟。灵鹊定知人有喜,一双飞上万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