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拨不断·菊花开

元代马致远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赏析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拨不断·九重天》),在仕途中抑扬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腾的机会,一直浮沉于风尘小吏的行列中。二十年俯仰由人的生涯,留给他的,该有多少辛酸的回忆!马致远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这首小令就作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此曲起首“菊花开,正归来”二句,用陶渊明归田的故事。马致远的确像陶潜那样,感到以往生活之可厌,是误入了迷途,而归隐才算是走上了正道。以下三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为鼎足对,将三组美好之事、高雅之人聚集在一起,极力妆点,说明归隐的生活乐趣:虽然闲居野处,并不谢绝人事,不过所交往的,都是虎溪的高僧,鹤林的道友,龙山的佳客;就像他最崇拜的杜甫、陶潜、李白这些古代杰出的诗人那样,在草堂之中,菊篱之旁,青山之间饮酒斗韵,消闲而自适。何况,还有洞庭的柑橘,东阳的美酒,西湖的螃蟹!这样的田园生活,自然让人为之陶醉,乐在其中矣。对于马致远的归隐,有些友人可能不太理解,因而在小令的最后,他才用诙谐调笑的口吻,作了回答:“楚三闾休怪!”这里,一点也没有否定屈原本人的意思在内,也不是完全忘情于天下,而是含蓄地说明,当权者的统治太糟,不值得费力气为它去卖命。这是他归隐的动机所在。

  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由于这些典故都比较通俗,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雨中西泠桥泛舟至涌金门诗

明代沈谦

微雨映朝日,轻舟荡寒烟。不悟山色佳,却与幽性便。

虹梁锁深翠,花坞含晚妍。鼓楫翻浪蕊,鸥凫起翩翩。

南国绮罗歇,万古空婵娟。宝钗变黄土,尚忆同心言。

佳丽亮难久,幽忧讵能宣。羲贺不我贷,行乐及盛年。

中流振哀竹,坐客泪如泉。

拟汉相和歌辞 其三 陌上桑

清代姚燮

正月不荷华,鸳鸯栖无家。鸳鸯陌路老,荷华六月好。

采荷莫采双头支,种桑不得一寸丝。夫婿前头敛襟哭,莞蒻槃鍉在他屋。

妾年二九月过望,夫婿腰金羽林韔。天闻妾言,水知妾心。

天高不高,水深不深。夫婿乃丈夫,声名赫赫驰皇都。

人谓夫婿之贤天下无。吁嗟乎,夫婿之贤天下无。

妾不容华朝愉,樽斝而夕娱,胡为乎?

春雨复寒遣怀

宋代陆游

去日堂堂挽不回,新年又傍鬓边来。
雨声欲作海棠祟,书卷只为春睡媒。
村舍瘦蔬供薄酒,地炉微火伴残灰。
浩然忽起金鞭兴,漾水嶓山安在哉!

游拈花寺有感

清代徐光第

凤舞龙飞下九天,拈花两字至今传。千峰隐约危阑外,万柳萧疏落照边。

修禊几经名士醉,吐茵曾说相公贤。莲塘花屿今何处,回首山门一惘然。

月夜湖上

明代周鼎

移舟烟水上,吹笛藕花前。
衣薄露如雨,杯空月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