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在军登城楼

唐代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秋天 写景 抒情 愤慨
赏析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邓太素归豫章

明代韩上桂

豫章大木本奇材,古干原凭雨露栽。止可雕摩供栋柱,岂应剥蚀付莓苔。

梦随栎社谁相顾,爨比桐琴肯竟摧。潮海上通银汉杳,仙槎一去几时来。

明宗

宋代释梵琮

古径苔生路已差,无根树上发空花。
一番花落成空果,信手拈来是苦瓜。

闻警 其三

明代余继登

权总周连帅,爵悬汉彻侯。疮痍犹未复,征战几时休。

已仗上方剑,须枭回纥头。王师今老矣,空抱杞人忧。

不寐闻江声

清代姚鼐

忆昔乘舟遍远征,和风恶浪每殊情。同舟死丧身今老,欹枕江声入皖城。

题丁叔雅遗墨

清代黄节

忆从蜕庵所,一日挹风流。过我江上宅,维时清季秋。

廿年忽已换,剩句仅能留。不与藏书尽,可怀持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