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敲碎离愁

宋代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写景 叙事 怀念
赏析

  这首词从语气看像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词中之情。

  这两句景情结合,以景为主,虽是开头,但在全词中却写得最细腻。“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人去”、“人独”,是“倚楼”、“吹箫”的原因。第一个“人”字是对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个“人”字是主人公本人。“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承“倚楼”句,写登楼所见的风景,又点出了时令。“千山绿”虽然可爱,但“三月暮”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于爱惜青春的女性来说,便有“满眼不堪”之感。这表现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上面写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这两句写的是一个特殊的细节。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是事中之情。

  上阕写景写事,没有直接抒情。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读来信之外,还设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小珠般的点点眼泪,轻轻地、不断地滴在罗衣上,不但染衣,而且几乎“盈掬”。这两句再以事写情,体现了身份、性格特点,最可看出主人公是个女性。“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芳草”句,意本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发展。对比辛词《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或本作“无归路”,意同),则此说“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艰难的意思:“垂杨”句,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却碍人眼界,使人不能远望。二句分写两边,而意自关联。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归意,故倚楼望其或即翩然来归;但“垂杨只碍离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怪垂杨别的作用不起,“只”起碍人望远的作用。两句将楼头思妇的细微感情,曲曲传出。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最后归结,仍从事中写情。第一句从早到晚,第二句呼应上阕的“倚楼”。垂杨遮眼,尽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处,但是仍然站在楼上阑杆旁边,直到黄昏月亮出来。因此用“最苦”两上字来充分地修饰,不仅详尽地表达了这两句,而且是详尽地表达了全词之情。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秋园杂感二首 其一

宋代张耒

秋晚园林疏静,天高风日明鲜。中有支筇病客,三杯卯酒醺然。

太真夫人婉罗赠马明生诗

清代姚燮

贪生守烦障,平旦皆昏蒙。眢井千丈深,绠短谁测穷?

昆崙岂真西,扶桑未为东。须知羲娥家,不在乾坤中。

至人体群物,在有罔不容。多浊而少清,安能协之同?

汝为石中玉,吾以砺相攻。宝此龙篆书,待籍灵霄宫。

灵霄上无上,万瑟锵神风。自然还无名,湛寂玄元宗。

块然体难变,五岳苦顽聋。眇想求引援,仅受秦皇封。

吾行须万年,还视尔颜童。

出峡

宋代苏轼

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
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
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
前诗尚遗略,不录久恐忘。
忆従巫庙回,中路寒泉涨。
汲归真可爱,翠碧光满盎。
忽惊巫峡尾,岩腹有穿圹。
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宣尼古庙宇,丛木作帏帐。
铁楯横半空,俯瞰不计丈。
古人谁架构,下有不测浪。
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
新滩阻风雪,村落去携杖。
亦到龙马溪,茅屋沽村酿。
玉虚悔不至,实为舟人诳。
闻道石最奇,寤寐见怪状。
峡山富奇伟,得一知几丧。
苦恨不知名,历历但想像。
今朝脱重险,楚水渺平荡。
鱼多客庖足,风顺行意王。
追思偶成篇,聊助舟人唱。

施进之追路出严关,且写予真,戏题其上

宋代范成大

唤渡牂牁瘴水滨,严关关外又逢春。
神仙富贵俱何在,且作全家出岭人。

杨汉州见和答之二首

宋代洪咨夔

西楼伴食老西堂,拆袜浑无半线长。
推向万山深处去,沉犀桥北望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