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女冠子·四月十七

唐代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赏析

  这首词在《草堂诗余别集》中题作《闺情》,写女子追忆与情人的相别以及别后相思,抒发了闺中少女的相思之情。词句质朴率真,哀惋动人,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上片忆与郎君相别。“四月十七,正式去年今日。”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在整个词史上少见。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惊呼。“正是”二字用得传神,表现出记忆之深,让人如闻其声。“别君时”非常直接地点明让这个少女如此痴迷的原因。原来是与郎君分别了,痴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时间的飞逝,忘了四季的轮回,忘了身在何处。好像是在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别离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然而,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别离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蕴涵了无数煎熬,无数牵挂。“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佯”是掩饰,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挚。害怕郎君发现脸上的泪水,而牵挂、担心,而假装低头;“含羞”是别时有千言万语却有无从说起,欲说还休,难于启齿。这两句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

  下片抒别后眷念。“不知魂已断”,是过片。“魂断”即“魂销”,江淹《别赋》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紧扣上片“别君时”,承上;只好“空有梦相随”,启下,过渡自然,不留痕迹。“不知”故作糊涂,实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知是当时,是如今,还是这一年,却又不知。事实上,三者已融于一起,无从分别,也无需分别。君去人不随,也不能随,只好梦相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里的梦是凄苦的,是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见相思之深,相思之苦,相思之无奈。“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天边月”与首句“四月十七”在时间上相应。“无人知”即是不知,重复上文,加强凄苦。魂销梦断都无法派遣相思之苦,那就只有对月倾诉了,这是古人常用的寄托方式,没有人知道,但明月知道,不仅知,还理解,更会把这一切记住,作为见证。在少女的心目中,月竟成了她在人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十分无奈的选择,更见其孤独,寂寞。况且明月的“知“,本是子虚乌有。寄托相思,相思却更浓,排遣相思,相思却更深。真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少女受相思折磨,为相思煎熬,楚楚动人,愈发憔悴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为之流泪。

  这首词也可以看成是男子的回忆。刘永济先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道:“此二首(包括后一首《女冠子·昨夜夜半》)乃追念其宠姬之词。前首是回忆临别时情事,后首则梦中相见之情事也。明言‘四月十七’者,姬人被夺之日,不能忘也。”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小松

唐代陆龟蒙

擢秀逋客岩,遗根飞鸟径。因求饰清閟,遂得辞危夐。
贞同柏有心,立若珠无胫。枝形短未怪,鬣数差难定。
况密三天风,方遵四时柄。那兴培塿叹,免答邻里病。
微霜静可分,片月疏堪映。奇当虎头笔,韵叶通明性。
会拂阳乌胸,抡才膺帝命。

钱选三蔬图用旧臣高士奇题韵 其三

清代弘历

玉堂侍从暂家居,博古馀閒学圃蔬。此意足惊俗耳目,不堪兼致绝交书。

震居山访姚氏隐居喜晤苍碧陈山人

清代本照

商阁层轩尽日开,秋风秋雨入帘来。仙家自有胡麻饭,公子何须竹叶杯。

对局无心闻鼓吹,看花随意破莓苔。共知良会诚难得,更上吴山第几回。

游太华寺和素轩沐公春日韵

明代郭登

鹭渚鸥波接远天,落花飞絮满平川。
春归客梦偏惊雨,寒食僧家不禁烟。
涧底泉声消永日,阶前草色换流年。
何由近向东林住,常得寻师水石边。

西囿卢橘数株方穷秋萧索间诧然敷荣薿薿可爱

宋代廖行之

寂寂园林秋暮时,可人卢橘玉英胎。
祗应篱菊返魂在,满慰金行得意归。
僵立冻峰攒翅白,霏微繁李缀枝稀。
天公似恐缁尘汙,乞与毡裘护雪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