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宋代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秋天 羁旅 孤独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是凄苦的情景。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深挚情思。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独归

宋代王安石

锺山独归雨微冥,稻畦夹冈半黄青。
疲农心知水未足,看云倚木车不停。
悲哉作劳亦已久,暮歌如哭难为听。
而我官闲幸无事,北窗枕簟风泠泠。
於时荷花拥翠盖,细浪嬲雪千娉婷。
谁能欹眠共此乐,秋港虽浅可扬舲。

题画凤

明代庄昶

凤凰非圣世不生,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鸣。比之为太华、为沧溟,应之为文明。

得之为干戈息、为天下太平。古今四海谁与盟,姚江两蔡当代英。

乾坤到处有高名,画中吕纪称两京,回头天地须此评。

翩翩两凤凰,忽尔飞丹青。偶然见者无不惊,皆言摹拟真绝精。

呜呼,皆言摹拟真绝精,吾于两蔡心忽倾。虞廷老凤快一睹,箫韶天地终九成。

岐山万古更忽此,文王一怒西周兴。舜有二十八相,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其世瑞,其数宁。

皆可以为麒麟、为凤凰、为庆云、为景星。方今尧舜正在上,乐和礼备刑更清。

嗟夫姚江蔡氏两夫子,慎勿负所学孤朝廷。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

南北朝谢朓

去国怀丘园。
入远滞城阙。
寒灯耿宵梦。
清镜悲晓发。
风草不留霜。
冰池共如月。
寂寞此闲帷。
琴尊任所对。
客念坐婵媛。
年华稍庵薆。
夙慕云泽游。
共奉荆台绩。
一听春莺喧。
再视秋虹没。
疲骖良易返。
恩波不可越。
谁慕临淄鼎。
常希茂陵渴。
依隐幸自从。
求心果芜昧。
方轸归与愿。
故山芝未歇。

春夜

宋代朱淑真

半檐斜月人归后,一枕清风梦破时。
无奈梨花春寂寂,杜鹃声里只颦眉。

寄题庞宫便提举山斋二绝

宋代冯时行

才及中年便买山,山中何事可怡颜。
当时白传登临眼,物色浑归几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