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鹤林寺僧舍

唐代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赏析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又得浮生半日闲”,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饯刘继明西归

宋代陆文圭

人生有三事如一,父子师友皆人伦。
入向亲阖奉甘日,当出书案服辛勒。
老成识见无如子,少壮功名肯镶人。
老我行枝栖鷃爵,仰看黄鹄上青云。

湄潭驿遣兴十首 其二

明代江源

屈指光阴速,将相五月交。鸣蜩咽高柳,古驿绕荒郊。

山远多良木,溪深有老蛟。好诗随物得,贾岛费推敲。

尚古

明代沈周

此心何慕慕先贤,不与时流作世缘。天地忘机推华子,诗书有道阅尧年。

深衣大带人如玉,乔树高云宅似仙。闻说虚堂閒素壁,一图太极日长悬。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 其六十四

明代郭辅畿

金炉无气烛无情,险韵拈来尽仄声。不信历中添日刻,短宵依旧未天明。

夜坐偶题

明代于谦

宝篆香销夜漏分,娟娟霜月冷侵门。雁声偏惹离情动,烛影能欺老眼昏。

碌碌浮生惊节换,悠悠往事共谁论。寒更五点星河澹,又听晨鸡唱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