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蘋

先秦佚名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赏析

  此诗叙述的是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详实地记载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

  根据文献可以知道,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这时,奴隶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奔走终日、劳碌不堪,这首诗就是描写她们劳动过程的。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蘋、采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却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无比虔诚、圣洁、庄重,正如《左传·隐公三年》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不惜笔墨,层次井然地叙写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将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猜您喜欢

玉楼春

宋代陈允平

东风跃马长安道。一树樱桃花谢了。别来千里梦频归,醉里五更愁不到。
江南两岸无名草。雨遍莓苔生嫩葆。玉楼人远绿腰闲,帘幕深沈双燕老。

台城再度沦陷纪实

当代程坚甫

三三痛未定,倭兽再来寇。初开据浔城,倏又占海口。

抗战未三日,台城旋失守。曾不旋踵间,枪声响左右。

倭兽肆残暴,杀戮无良莠。自忘蝼蚁贱,随众仓惶走。

岂不惜青毡,亦多珍敝帚。狼狈复狼狈,直类丧家狗。

望门暂投止,昏夜寻戚旧。牵茨藉地眠,好梦觅何有。

农家屋湫隘,未容显身手。小儿溺于旁,巨牛喘其后。

岂敢嫌芜秽,视同安乐薮。抚心窃自念,逆来当顺受。

天幸未绝人,乱离或不久。果然十日间,兽蹄不停逗。

消息乍传闻,如饮香醇酒。又如患沉疴,乍获神针灸。

怡然归故里,荆妻伫门首。门前不改风,山川依旧秀。

何时天厌乱,殪彼跳梁丑。共作太平人,击壤歌畎亩。

吴城送梁彦国大理左迁归岭南

明代王世贞

江枫乍点逐臣桡,鸡骨逢君黯自销。三黜官从士师后,五噫人去伯通桥。

愁中棣萼芳难采,梦里梅花路不遥。莫向墓田轻有誓,罗浮秋色转应骄。

新安四咏 其二

宋代崔鶠

我爱新安好,城西似竹西。僧扉入黄叶,樵径下寒溪。

宝阁花为网,珍台玉作梯。不愁临暮雨,白石了无泥。

过王氏南园看竹刘以和携酒至共酌林间 其二

明代刘崧

禁得南园笋,新成数百竿。何年通一径,长有客来看。

露叶沾重席,烟梢拂小冠。风湍听不定,况复近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