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山行留客

唐代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张旭

张旭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赠普恭禅师

唐代薛能

一日迢迢每一餐,我心难伏我无难。
南檐十月绳床暖,背卷真经向日看。

题邹一桂书城十二图即用其韵 其十一 听泉书榭

清代弘历

展卷对瀑水,逝者如斯流。欲询佔毕者,人已若为谋。

仆客中主吕簿所因得遍交府县诸公今日小至辱德和使君招饮馆舍而玄凤丞公又有夜筵之卜客边怀感作此赠之

明代殷奎

交游岁晚遍江湖,骨肉斯文信不诬。一郡官曹同妙选,百年文运启昌符。

山梅雪后冲寒发,春酒沙头满眼沽。节物又惊逢小至,离怀禁得上长途。

咏高

宋代孔平仲

先以下为基,终当保不危。泰山雄地镇,北斗正天维。

敏手誇能赋,忠言愿听卑。百常登观阙,九仞揭旌旗。

木有迁莺集,墉惟射隼宜。举家何氏隐,双下李愔搥。

大比杨雄好,长同巽卦为。巍然望尧帝,卓尔仰宣尼。

羊肆犹陈义,皇坟或媲词。变更惊岸谷,丰稔阅京坻。

醉枕日三丈,词场桂一枝。金城横绝险,龙马出权奇。

已著名僧传,仍先国手棋。张弓聊抑尔,封岱更增之。

郢曲故难和,牙琴谁复知。楩楠凌远壑,鸿鹄漾晴曦。

汉祖兴邦日,商宗享国时。设科求德劭,巡狩问年耆。

容驷开门户,摩霄展羽仪。形容上麟阁,勋阀照鳌碑。

密勿云台议,揄扬崧岳诗。岩岩具瞻峻,那复叹隆墀。

泊双鱼石寄嘉祝弟新婚

明代欧必元

深冬严雪夜,短棹泊鱼矶。以我他乡梦,随君池草归。

折梅看并萼,回雁见双飞。莫笑浪游子,寒闺正授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