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三首 其二

元代刘鹗

醉者常百千,醒者才一二。苟或不自持,醒者亦复醉。

诸君愿正大,政好持善类。庶几纲目张,或可起憔悴。

政事如修明,盗贼亦人尔。无令贾长沙,痛哭至流泪。

刘鹗

刘鹗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金陵怀古

明代王廷相

石城钟阜拟仙洲,虎踞龙蟠控上游。昔在梁陈称富丽,问谁台榭枕山丘。

草青南浦有遗恨,潮打西陵空暮愁。倦客中原频送目,断鸿沧水迥悠悠。

冬夜

明代释函是

独坐高峰上,双眸寒夜中。乾坤容我拙,今古与谁同。

入望青山旧,当怀明月空。何人知此意,冷冷忆卢公。

登葛岭初阳台

清代俞明震

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

伦间云偕时斋行

宋代释居简

诺重黄金俗,伦名与布齐。不情山可改,定见水难西。

七泽云生砚,千江月透犀。寄声种桃者,且在武陵溪。

皇砖叹 其二

明代孙宜

监工动色匠氏喜,敕使行台定无怒。平原莽旷毕出砖,署县发卒罗砖船。

大艘小舶尽查报,来商去贾无敢前。要资纳贿始一脱,白昼牙校明哄阗。

报船未已还签部,越里穷乡索殷富。家饶斗斛那得眠,囊有锱铢悉充赂。

分画宁蒙滑胥悯,逋逃反遭苦刑锢。君不见砖船报尽解头过,未解之砖尚填布。

又不见县官库吏日夕忙,秤金量银如太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