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晚书山家·其二

唐代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写景 田园 赞美
赏析

  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月夜同诸友归自徐村

明代石宝

驱马临高台,月色莹如镜。众星吐寒芒,东方横斗柄。

宇定光自发,林深鸟相庆。驴思栈豆鸣,人有归风咏。

吾曹际明时,为道俱希圣。贫同一瓢颜,贵比万钟孟。

所重在操存,原思果非病。譬彼道边木,枝柯何枯硬。

白日发荣华,春条渐繁盛。吁嗟枯易荣,岂不由正性。

飞云无长停,流电无久映。今我不驰驱,岁月忽欲竟。

百喜图

宋代释居简

比翼飞梁跨碧浔,玉绳低转夜沈沈。一年一度丛霄去,却下人间送好音。

胡马图

明代王弼

夜醉葡萄倚壁眠,眼中胡骑忽翩然。
谁知惨淡寒绡里,中有黄榆万里天。

次韵李子长寒菊 其一

明代陈献章

四尺霜茎一寸葩,幽香何只暗浮丫。借令岁晚无人见,不做人间九日花。

漫兴

明代薛始亨

万井苍茫起野烟,风吹城下草芊芊。自娱粤吏曾箕踞,痛哭书生为倒悬。

云散不知龙五色,歌成浑似鹤千年。道傍暮雨愁沽酒,花落春残怨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