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
明代:王恭
寺前萝径尽荒苔,懒向人间再渡杯。阶下双松今百尺,青青曾是少年栽。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所有诗文
田父述 其三
明代:魏学洢
槿下犬迎吠,遥识南村友。殷勤乳下孙,先我乱趋走。
久别勿言去,恰熟新酿酒。解篱撷园葵,携壶向高柳。
前宿君家时,共醉值邻叟。兹翁故矍铄,日来安好否。
陇头歌五首 其一
明代:胡应麟
尘起玉门关,雕弓马上弯。身随汉飞将,乘月夺天山。
送钱万户归泉南
元代:成廷圭
八月归来下泽车,将军此意复何如。十年不佩封侯印,万卷惟收教子书。
风月祇今尊有酒,江湖何处食无鱼。建溪为谢罗从事,久不题诗寄竹居。
中山北道傍丘阜
元代:傅若金
自出城北门,平野亘长云。道傍多高阜,累累若丘坟。
丰草为不生,白日何氤氲。焉知非陵墓,下有长逝人。
棺椁化为土,衣冠腐为尘。既往不可见,来者不可闻。
百岁何足恃,为生良自勤。
寄长儿韵语 其九
明代:杨士奇
膝下诸孙玉不如,父慈只合训诗书。饱读诗书能变化,自然腾踏上天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