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僧不值
明代:王恭
万松阴里隐禅扉,一上中峰入翠微。涧口绿萝侵岸帻,林端祗树拂行衣。
春城乞食何人到,沧海浮杯更未归。此度寻僧应不遇,泉声山影思依依。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所有诗文
过啄木岭暑暍憩道傍移时始行三首 其三
宋代:岳珂
鸟道度崄绝,禽名通古今。筑亭聊驻马,息木未成阴。
路峻天应近,崖幽雾更深。畏途犹避热,坐有蹑云心。
夜饮俞国昌宅次华大参文光韵
明代:朱应登
城阙风烟马首东,一樽今夕偶能同。冲泥未怯银鞍险,照夜翻怜蜡炬红。
遂有亲朋连海宇,还将意气薄云空。天涯忽漫匆匆别,莫遣音书滞便鸿。
结客少年场
宋代:邹登龙
咏早蝉诗
南北朝:范云
昼寝
明代:谢迁
万国红炉苦蕴隆,故人无处觅清风。虚窗且寄陶潜傲,朽木何妨宰我同。
闭户怕谁惊梦醒,脱巾翻自爱头童。起来渴吻思鲸吸,便向前溪采碧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