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秋感
宋代:黄希旦
烈士感秋兴,高吟击太阿。功名辜壮志,岁月叹流波。
永巷蛩初响,荒阶叶渐多。灵槎如可约,从此泛银河。
黄希旦
宋邵武人,一名晞,字姬仲,自号支离子。入九龙观为道士。神宗熙宁中召至京师,典太乙宫事。病卒,年四十二。有《支离集》、《竹堂集》。 ► 所有诗文
太和即事四首 其四
明代:王世贞
童冠六七辈,银管杂瑶笙。一奏钧天乐,声声薄太清。
风来时断续,云过复分明。似我仙才浅,犹然病骨轻。
十二日梦文冈阡吟
明代:罗伦
虚无曾指点,三老已蓬莱。春意回函丈,天光落上台。
大明万怪伏,文秀一峰来。无限风光好,南山进寿杯。
再和
宋代:张守
六花照老眼,令我喜欲颠。顷刻万株玉,巧趁春风前。
伫立听风谣,诵言使君贤。不事厨传饰,皇化忧不宣。
相见虽苍颜,妙语加韶妍。小邦犹射鼠,安用弯黄肩。
题周曾秋塘图
元代:李源道
水禽容与满晴溪,折苇枯荷澹夕晖。安得扁舟江上去,烟波相对两忘机。
北邙行
明代:赵迪
北邙山下悲风急,魂车辚辚男女泣。浮生富贵能几何,请君听此薤露歌。
居贫艰难葬独苦,在富光辉人送多。山前翁仲笑相语,贵贱应须土中去。
新坟峨峨土犹湿,日暮狐狸作人立。白杨萧萧人已归,伫看坟前长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