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客中怀人之作,所表现的是男女间的离别相思,其写法上的特别之处表现为,词作基本上摆脱了即景传情和因物兴感的手法,采用了直言的方式絮絮道来,语言浅白,不事含蓄。
词之开篇既不写景,也不叙事,而是抓住客中怀人心理流程中一种最强烈的感受—“悔”。非常突兀地直入“话题:“追悔当初孤深愿”。当初与所爱之人离别,辜负了她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厚谊,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时光飞逝,纵然一个心愿深深,一个旧情萦绕,相见却遥遥无期,故曰“两成幽怨”。一“深”一“幽”两相比照,更见爱之深、怨之切。惟其如此,方引出下面的三句。“任越水吴山”三句中虽有“越山吴水、“似屏如障”的描绘,由“任”字领起,再以一句“奈独自、慵抬眼”转接,使得景物成了叙述话语的一部分,这与纯粹的景物描写或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词的下片仍是诉说相思不得相见的愁怨。过片两句承接上片的词意,“赏烟花”三句表明词人在强自挣扎,试图在山水管弦中寻求欢笑,谁知这种努力反而增添了忧思。“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展开对方的来信一遍遍地观看。“时展丹青”、“强拈书信”的动作细节描写极为生动传神,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为摆脱这种愁苦的努力挣扎。“又争似、亲相见”,但是,笔墨固然可以传情,终究比不上“亲相见”。
全词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层层铺陈,因“怨”而哪堪那吴山越水;为解“怨”去赏美景,“听管弦”,谁知反添“肠断”;最后只好展开书信,频频观看,然而终究不如亲见,其怨又深一层了,全词只有一个怨字,但处处不离怨字,可谓善于写怨也。
嘀嘀嘀,呜呜呜。不闻鸣笛声,但见稚童呼。阿甥三四龄,檐外驾小车。
小车如掌大,惊尘过九衢。草芥为贾市,野塘作海隅。
一骋跃高丘,石砾遏长途。再骋渡洪川,水坳若江湖。
咫尺即千里,南北任驰驱。势惊蝼蚁溃,历块超的卢。
孰云京国迥,间道只须臾。胜境安足恋,绝路不踟蹰。
物微通至乐,日晏兴有馀。匹似承蜩者,凝神化一株。
行客唤不应,天地在吾庐。之子悠游处,岂逊濠梁鱼。
名山得佳侣,胜情倍踊跃。轻舆冒雨行,沾湿不为却。
入谷屡呼奇,谓我得所托。谷口田可耕,涧中泉不涸。
岩岫饶异花,林薄多灵药。茶椒被阳坡,芝兰满幽壑。
竹竿千万个,生计良不薄。世情厌冷淡,吾尔耽寂寞。
速结三间茆,量营一小阁。烟霞有奇趣,朝夕饱领略。
吾将从子居,相与餐葵藿。人生更何事,可博山居乐。
汉关之茅茅之英,丰城之剑剑之精。双茅双剑龙变化,一阴一阳数生成。
我家稚竹老龙壳,中而歧之相掎角。玉爪虬为夭矫枝,金鳞蜕作斓斑箨。
岂无他处生乾宫,震象为竹乾为龙。震吾知是乾之变,竹谁谓非龙所钟。
潇潇声韵苍苍色,余褒二主残精魄。不受冰摧直养刚,无容尘入虚生白。
夷齐坐看万物流,不负知音王子猷。半夜葛陂雷雨作,二疏欲去终难留。
君不见震为龙,又为竹,竹又为龙几翻覆。学人笑问玉版师,孰是本来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