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答武陵太守

唐代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赏析

  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题网友牛娃

当代崔荣江

牛背宽宽小子凭,归来未辨草遮塍。失蹄翻转遗横笛,便有春心吹不能。

感白发

宋代姚孝锡

弹铗凭谁听客歌,震雷那复化鱼梭。梳头白雪惊新有,障眼元花比旧多。

乡问阻兵犹断绝,羁怀凭酒暂消磨。不须更问今朝客,门外元无雀可罗。

晓发桃源道中口占

清代六十七

连朝不断雨丝丝,云锁前村老树枝。水浸征衣身易冷,泥深古道马难驰。

江南已慰三农望,山左应无一路饥。但愿居民歌大有,何妨行客暂迟迟。

游南岳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春风楼韵

宋代张栻

人言南山巅,烟云耸楼观。
俯瞰了坤倪,抑攀接天汉。
勇往愧未能,长吟湘水畔。
兹来渺遐思,风雪岂中断。
行行重行行,敢起自画叹。
我闻精神交,石裂冰可泮。
阴沴驱层霄,呆日丽旭旦。
决策君勿疑,此理或通贯。

蔡叶行

元代杨维桢

君不见伪吴兄弟四六七,十年强兵富金谷。
大兄垂旒不下堂,小弟秉钧独当国。
山阴蔡药师,云阳叶星卜,朝坐白玉堂,暮宿黄金屋。
文不谈周召,武不论颇牧。
机务托腹心,边策凭耳目。
弄臣什什引膝前,骨鲠孤孤内囚牿。
去年东台杀普化,今年南垣杀铁木。
凤陵剖棺取含珠,鲸海刮商劫沉玉。
粥官随地进妖艳,笼货无时满坑谷。
西风卷地来六郡,下披竹朽索不御。
六马奔腐木,郍支五楼覆。
大越先罪魁,余殃尽孥戮。
寄谢悠悠佞幸儿,福不盈眦祸连族。
何如吴门市卖药卖卜,饿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