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回中作

唐代温庭筠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边塞 写景 抒情 愁绪
赏析

  此诗写征戍之苦。三四句置于全篇中,似是写“燕客”回忆身在江南与亲友相别的悲情场面,当提出来单看。除此二句之外,其余六句均极力渲染边塞景物,没有丝毫主观情绪掺入其中,纯是以景煽情。作者只是客观的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至于苦不苦、如何苦等问题,则完全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作者无意把读者的思维拘束在文字的范围之内,因此形成一种意蕴绵长的效果。看似不言情只绘景,而情却蕴在景中,这是温庭筠一贯的手法。

  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边关阔大苍茫的景象,从中寄寓着诗人客游边地的愁怀。这种边愁是如此的沉重,不能出世为官,亦不能在边塞建功立业。在诗人眼前,是国势衰微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悲凉压抑的边塞情景,边塞早已失去了昔日盛唐的荣光,而自己满腹才学却不能受重用而辗转流离,因此触景伤情。“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与悲凉。

  全诗语言清新爽利,对回中道一带边塞景色的描写,颇能显现西北边境的苍莽辽阔与悲壮苍凉的情致。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对温庭筠诗颇多贬抑,但对这首诗却颇为赞赏。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其二孙巨

宋代苏辙

巨源学从横,世事夙讨论。
著书十万字,辩如白波翻。
谏坦适多事,忧心生病根。
立谈信无补,闭口出国门。
弃置卧江海,闵嘿宁复言。
朝行共长叹,逐客继二孙。
南方固乡党,谪官侣鹤猿。
风俗未宁静,朋党争排跟。
引去良自得,浊清在澄源。
往者未可招,冠盖方骏奔。

集渊明句挽吴处士

明代何乔新

自古皆有殁,此语真不虚。伊人亦云逝,精爽今何如。

少时壮且厉,委怀在琴书。误落尘网中,暂与园田疏。

园田日梦想,息驾归閒居。长吟掩柴门,栖迟固多娱。

翳然乘化去,壑舟无须臾。寒华徒自荣,深谷久应芜。

荒草何茫茫,时时见废墟。人生无根蒂,终当归空无。

念此怀悲悽,言尽意不舒。

和太仓陆涧鹤年伯 其三

清代曹家达

眼见有筹添海屋,红尘插脚得迟还。风流已属灵光殿,啄害犹怜虎豹关。

漆室何心忧社稷,新亭举目异河山。王琨已抱攀车痛,更累先生两鬓斑。

次韵吴江陈学长送行二首

宋代陈造

诗人六十合恩袍,平日周庠重誉髦。
旧学堪重汉儒席,新文欲仆楚人骚。
等观得丧心无累,饱阅豪英眼更高。
闻道青箱富嘉颂,诏音早晚召王褒。

里翁张虑斋八帙二首 其一

明代于慎行

寰中信有地行仙,八十冰肌类小年。华萼曾联文苑盛,衣冠雅称素封贤。

兰皋夜雨看耕耒,绮阁春灯醉舞筵。共庆清时多旧老,三朝遗俗口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