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桂殿秋·思往事

清代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婉约 怀念 爱情
赏析

  这首《桂殿秋》,五句,二韵,二十七个字,纯属短制。在如此短短的尺幅中,织进了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思,而且描画出意中人的眉眼。这大约就是该作赢彩的缘故。“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以轻灵的笔触描绘了载着他和她的小船,随着回忆的水流,沿江驰向了秋风秋雨的越山的场景。开头一个“思”字,带起“往事”,进而提掣着全词,把全词的内容界域在回忆的范围里;再一个“渡”字,表明词人此行的去向和乘载一乘着船儿沿江而前,至于去往何处,不得而知。词旨并非记游,而是透露一种朦胧的爱情。“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描画意中人的形态,并没有着笔她的眼睛,“青蛾”下面的明眸显得朦胧,从而给人留下想像的余地。一个“低映”,再一个“看”,活画出少女遥望雨色迷蒙的越山的情态。这少女许是有满腹心事。透过少女朦胧望山的身姿,似乎可以看到在她不远处正在凝视着她的词人的形象。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共眠”,极险,险些使词趣跌入邪秽的渊薮。“听秋雨”,极写词人与意中人虽同舸共眠却心愿难遂的凄苦心态与情状。既然是“秋雨”,那么这辰光最多是“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深秋,但词人却硬说是“寒”,是因为“各自”“小簟轻衾”。小簟,意中人所卧,隐写意中人娇小温柔;轻衾,词人所用,隐写不耐秋凉。或日二人皆“小簟轻衾”也未尝不可;但共眠分卧确是不容置疑的。否则,“各自寒”便好无来由了。“各自寒”,分明使自然气温下降了许多,其原因当然是“天气不寒人心寒”了。这一韵曲折往复,蕴藉委婉,不言相思愁苦,而极言相思愁苦。

  附带提一笔,词人与意中人只是心会神交,并没有结合。尽管好花旁落,词人却旧情不忘,所以有《桂殿秋》。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中传出;而全部复杂难言之心绪也仅凭一“共”、一“各”字之对相观照间抽引,诚是不凡之圣手。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峡江女儿行五首 其三

当代张海鸥

一段巫山一段云,峡江女儿思纷纷。船行万里君归去,奉节年年望夔门。

送萧以台使秦兼归省

明代余继登

君家仲氏昔校文,蹑履曾凌华岳云。华山道士久云卧,月明彷佛挹清芬。

君今持节秦中去,此去经行华岳路。白社原分大国茅,青骢遥度长安树。

华下王生心相知,燕市曾为华岳期。携手应知能汗漫,振衣宁复畏嵚巇。

玉女盆头香雾缈,仙人掌上祥烟绕。崒嵂谁誇众岳雄,顾瞻顿觉三秦小。

羡君兄弟真壮游,洞天福地足夷犹。应有新诗纪胜迹,风雨夜夜山灵愁。

金马嗟予久寂寞,关门虚负王生约。自怜斥鴳本卑栖,何以大鹏游寥廓。

太华削成势独尊,诸峰罗列似儿孙。遥望乡关杳何在,汉江亲舍白云屯。

十丈莲花如船藕,昔日灵根今在否。君携几片为亲寿,令亲寿比华山久。

送赵仲礼御史兼呈王侍御五首 其二

元代傅若金

都门相送意踌躇,别路秋生白羽车。霜雪总看雕去疾,风烟那问雁来疏。

岭南斥堠愁烽燧,江左诛求畏简书。白面少年空解事,绣衣行县定何如。

平声四韵 其二十四

明代许国佐

南天秋雁少,极目总青青。树自收云影,山皆撰兽形。

晨风吹帽湿,午睡一杯醒。欲笑东方朔,金门又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