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史秋日玉函观 其一
明代:李攀龙
瑶台十二玉阑干,月出名花映掌寒。自是仙人君不信,只今谁得醉中看。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所有诗文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十首 其九
明代:何景明
山势行转促,连峰相贯输。窈然林莽中,乃复得坦途。
青壁结烟霭,缥缈凌虚无。层阿秀嘉禾,下覆清水渠。
夙志好幽僻,览兹耳目娱。公车虽少延,顾盼忽已踰。
安得鼓清瑟,日坐山之隅。
余姚怀黄梨洲先生
清代:朱兴悌
扁舟浮海后,故国感沈沦。钩党收名士,辞荣列逸民。
风高黄竹浦,交尽白衣人。石室鸿文富,停桡一问津。
题王麓台见山图
清代:周清原
云岭千重水一湾,几家茅屋茂林间。自从王宰题诗后,不用开门也见山。
题尹谏议西轩
宋代:韩淲
此轩胜事有谁论,霜夜相从共一樽。叹息摩挲旧诗句,只今犹喜有曾孙。
访音图为沈丹谷作
清代:邓承宗
山月洗微白,山风吹梦醒。偶忆山中人,杖策耽幽寻。
云影时左右,禽鸟鸣好音。回头问僮仆,囊中有古琴。
触手辄成响,不弹谁为听。昨从海上来,天风吹泠泠。
波涛出复没,合沓难为名。归时一偃卧,万感俱冥冥。
栖神太古间,天气横空青。出门忽大笑,四顾无所亲。
行行昧远近,但闻松涛声。始知成连去,今古惜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