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偶成

元代刘鹗

常思为国致升平,每事参差谩有情。天魔未除难学道,国粮不足莫论兵。

痛怜劫运如长夜,起视明星近五更。待得朝廷消息好,笑携儿子赋归耕。

刘鹗

刘鹗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万杉寺 其二

宋代张孝祥

老干参天一万株,庐山佳处著浮图。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

送温同年巡按四川

明代李孙宸

簪毫长侍御炉香,绣斧新承出未央。调入云门高白雪,天悬剑阁肃清霜。

僰夷处处闻寒胆,疏草篇篇见热肠。知雨澄清情不浅,圣明宵旰在西方。

塘上遇雨

宋代项安世

雨入湖心路,烟昏酒市楼。
惊飞花鸭闹,痴立白鹅愁。
菰叶如相倚,杨枝不自由。
猛思抛轿板,浑欲上渔舟。

作假山

宋代刘攽

幽意难具陈,静境可因就。远求涧侧石,置彼窗中岫。

前为嵩华高,侧构衡霍秀。岩崿倏天成,风烟若神授。

他时看图画,应接颇意究。气色形似间,人人轻宇宙。

尝闻山林士,既往又不复。此语我知之,衡茅非所陋。

所闻

明代纪坤

出门复入门,忧心日草草。何时黄巾平,骨肉得相保。

治乱相倚伏,此理信穹昊。河清会有期,恨我生太早。

侧闻阃外事,功罪日纷扰。恩怨亦人情,吾敢怪诸老。

且愿缓报施,稍待风尘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