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画舫斋记

宋代欧阳修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赏析

  文章首先解释命名的具体原因:一是斋广一室,深七室,其形似舟;二是斋中数室各具特色,或深奥温暖,如同船舱,或虚空四壁,如窗外两舷,处于室中,犹如在舟;三是斋之左右风景如画,花木山石分别两侧,斋置于其中,好似一舟行于山林相间的江水之中。同时,作者也生动地描绘了画舫斋的结构特点和它所处的自然环境,富有特色的建筑和山石花木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接着顺应画舫之名,转而言舟,作者先从《周易》说起,用渡河比喻处境危难,用船来摆渡,比喻自己从政治漩涡中摆脱出来,从汴水出发,渡淮河,沿长江上溯历尽艰险。人生旅途也需要有船来作为战胜艰难险阻的工具,现在我却忘记了困难和险阻,还用船来给房间起名,难道我果真喜爱船上的生活吗?作者觉得这种在江湖之上享受战胜大风大浪的快乐,也是人生的一大趣事。进而又云:我听说有的古人为逃避世事远远来到江湖上面,终身不肯回头,这里一定有某种快乐,如果不是因为贪求财利,不是因为有罪或身不由己,那么,一帆风顺,水波平静,心情平缓地躺在枕席之上,一天便可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这样乘船难道不快乐吗?作者谈这两种“乐”,都不是现实中的“乐”,只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而现实中的“江湖”和“舟之行”,带给他的都是一种不幸和痛苦。作者以舟名斋,用“画舫斋”这个饱含深意的词来时时警醒自己,即现在虽然列官朝廷,享受优厚待遇,但要居安思危。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请朋友蔡君谟题词,白抒胸臆,宣泄他内心的积郁。

  作者抓住以舟名斋这个中心主题,反复发挥,追忆自己的经历,联想古代的隐士,逐层递进转折,层层加以剖析,既简明又深婉地抒写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全文情景交融,饱含哲理,充分体现了作者豁达开朗的情怀,及其居安思危的思想。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固始申明府还县

明代李攀龙

百里弦歌邑,春风独在兹。旋归瞻日远,留借见天私。

复送仙凫去,言趋竹马期。渡河蚕月早,行县麦秋迟。

楚国先贤传,梁园上客词。知君才不忝,遥以慰相思。

宋受禅坛

宋代曾极

赤纸藤书宋鼎归,寄奴柴燎告功时。
普天大庆交新主,唯有徐公双泪垂。

乔石林侍读一峰草堂看花同外舅陆先生朱十表兄钱越江周青士孙恺似汤西崖分韵

清代查慎行

爱花成癖不待招,春来遍踏东西郊。起闻啼鴂送春去,犹跨短??摇吟鞘。

斜街草堂地清绝,瘦藤当户拿老蛟。土墙面面红窣堵,沙径曲曲青盘坳。

矾头暗皴高下石,亭子乍剪离披茅。巧从阴借桃李杏,惜少水养菰芦茭。

棠犁素妆太浅澹,繁蕊乱拆丁香苞。新开海棠好颜色,两树气压千花梢。

主人为言初买得,旧根带土枯蒲包。担头亲为解其缚,位置特许依书巢。

栽培本关造物意,人事未尽休轻嘲,泉口尝手自灌,及见红艳青葱交。

他人买园身不到,君乃僦屋情难抛。花时连日得休沐,剥啄有客门频敲。

行携几榻随分设,野蔌蒸齑樽洼匏。偶然兴到触佳句,已被万手争传钞。

我诗不工强属和,出语毋乃同号呶。不成甘受金谷罚,忍负新月垂弓弰。

句:上联一句其二

宋代苏轼

衡茅稚子璠玙器。

绍兴辛末至丙子六年间予年方壮每遇重九

宋代陆游

故里登高接隽游,即今不计几番秋。
一樽尚与菊花醉,胄事不禁江水流。
薄命虽多死闾巷,逢时亦有至公侯。
若论耄岁朱颜在,穷达皆当输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