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宫怨

唐代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赏析

  和王昌龄“奉帚平明”、“闺中少妇”等名作之同,此诗的怨者,不是一开始就露面的。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形成此诗一显著特点。

  前两句的境界极为美好。诗中宫花大约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这是写境,又不单纯是写境。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心情极为谐调,浑融为一。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乐的人还未休息。说“歌吹在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诗人这里巧妙暗示,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两句虽然都是写境,但能使读者感到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承恩的情景。

  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境、另一种气氛。与昭阳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花香,没有歌吹,也没有月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这里也有一个不眠人存在。但与昭阳殿欢乐苦夜短不同,长门宫是愁思觉夜长。此诗用形象对比手法,有强烈反衬作用,突出深化了“宫怨”的主题。

  诗的前后部分都重在写境,由于融入人物的丰富感受,情景交融,所以能境中见人,含蓄蕴藉。与白居易《后宫词》比较,优点尤显著。《后宫词》写了“泪湿罗巾梦不成”,写了“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由于取径太直,反觉浅近,不如此诗耐人含咀。

  诗的前两句偏于写实,后两句则用了夸张手法。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的用具。宫禁专用者为“宫漏”。大抵夜间添一次水,更阑则漏尽,漏不尽则夜未明。“似将海水添宫漏”,则是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漏永。现实中,当然绝无以海水添宫漏的事,但这种夸张,仍有现实的基础。“水添宫漏”是实有其事,长门宫人愁思失眠而特觉夜长也实有其情,主客观的统一,就造成了“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意境。虚实相成,离形得神,这里写的虽决不能有其事,但实为情至之语。

李益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雪夜□□斋馆

明代饶相

松柏有本性,岁寒亦不移。焉能学女萝,袅袅托高枝。

策蹇向前途,夷险难预期。握芳抱孤贞,自信亦自怡。

苟能历长道,勿谓知者谁。乘流还遇坎,用舍各有时。

嗟彼誇毗子,便捷亦何为。

庚子春三月梦与梁生建中回故居

明代李昱

春宵苦梦短,合眼在故乡。今宵复何为,历历所见详。

天风吹我巾,明月照我裳。手持绿玉筇,衿佩同翱翔。

路从北郭门,径诣先茔傍。五年缺洒扫,青草如人长。

不忍遽去之,徘徊流涕滂。迂行羊角埂,载出甘泉坊。

河西与河东,人烟眇相望。屋庐间新旧,田园半榛荒。

故友四五人,相逢诉衷肠。剪韭焚枯鱼,款坐陈酒觞。

喜极仍自疑,兵戈正纷攘。人生无羽翮,何以逾津梁。

齧指验所经,恐为覆蕉隍。鸡鸣声喈喈,惆怅身在床。

山川限吴越,依旧天一方。辗转久不寐,郁纡祗自伤。

披衣起待旦,聊以成短章。

与客游北山偶过普福寺寻葛洪丹井

明代李奎

古寺随缘到,云霞晚自闲。
僧房开竹里,仙路入花间。
斜日明秋水,薄烟凝暮山。
偶探勾漏迹,惆怅欲忘还。

江阴寓舍漫兴六首 其六

明代徐淮

迂疏畏炎暑,散发修竹林。绿色豁病目,清风涤烦襟。

好诗节间题,浊酒叶底斟。古贤不可起,胜会难重寻。

至花士自宣城归蒋陵求颂书比以赠

宋代李弥逊

具足城中了胜缘,毗耶座上供无边。
却收心变归空洞,莫着俱胝一指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