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七首 其一

元代刘鹗

万顷日二升,千间夜六尺。所用能几何?何苦悴心力。

牙筹与鞭算,役役夜继日。百年俱苍苔,徒资后人惜。

刘鹗

刘鹗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七十三岁作

宋代苏辙

一生有志恨无才,久尔萧萧白发催。
力学当年真自信,初心到此未应回。
旧人化去浑无几,新障重生拨不开。
七十三年还住否,获麟後事转难裁。

送人还阙

宋代强至

谈笑三年陪主帅,文章二纪在公卿。
莫辞别酒倾秦地,且听离歌唱渭城。
鞍马入关侵腊尾,宫莺到阙破春声。
朝廷拔擢贤才急,合有当涂荐姓名。

酬韩持国

宋代范纯仁

独想当年春宴游,湖边日日醉金瓯。三年阻作登龙客,不谓相思已白头。

寄白石姜尧章

宋代苏泂

稽山却棹酒船回,泠水湾头两意开。
一路有诗吟不稳,当时悔不共君来。

倒叠前韵和季谋落梅 其二

近代李洸

不死谁能似谷神,劳劳涕洒一亭新。却思漉酒巾歌枕,渐感空梁燕啄尘。

染就残妆倾国色,转回版面队楼人。已知到指春寒甚,黯淡江天别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