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唐代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赏析

  李珣,在花间词派中是位很有特色的词人。以小词为后主所称赏。前蜀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这首词《草堂诗馀别集》著录时,调下有题《巫峡》,又注:“一作《感怀》”,含思凄绝,很可能是后期的作品。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样,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而咏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记·曲名》已予著录,足见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二首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这首歌辞缘题发挥,保留了早期词的特色。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过片紧承上片结句,以宋玉《高唐赋序》所说神女“居巫山之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故事,极写春秋易节、时序交替引起宫妃凄楚的内心感受。歇拍“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见催人泪下的猿啼呢。以景结情,语浅情深。词人借助孤舟行客的感受,发思古之幽情,而其伤今之意隐然自在不言之中。

  这首词上片勾画舟中所见,下片抒写舟中所感。它以楚王梦见巫山神女为基点,随意生发开去。由细腰宫妃而行客,再由行客而推及自己,触景生情,寄意幽邃,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在现存的李珣词里,它是一篇构思别致的名作。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寄题鄂州李屯田家园仁安亭

宋代郭祥正

头陀楼阁坐青烟,画屏正落南檐前。主人隐几写风物,幅巾莹爽南昌仙。

仙翁读书五千卷,道与世背多聱邅。

安之不扰静以养,逸我寿老全于天。

帘栊疏疏白光透,栏槛寂寂花阴圆。黄鹂弄巧子趁母,白酒酿熟金为船。

渊明醉矣客可去,细藤织榻闲攲眠。君不见黄鹤楼,鹦鹉洲,碧云欲合天自晚,芳草无情春亦愁。

祢衡白骨瘗何处,曹王旧曲无人收。沈吟往事变华发,不饮何以销吾忧。

销忧乎,君且饮,醉来天地真衾枕。

十字碑

清代王家枢

江之阴,山之阳。佳城郁郁气苍苍,土花蚀碧重重香。

上有丰碑若黝漆,篆法离奇宣尼笔。雄矫如虎复如龙,阳冰师法得其宗。

石骨裂,风雷接,劫火不红碑不灭。

绍兴以后时享二十五首 英宗室酌献用《治隆》。

宋代郊庙朝会歌辞

炎基克巩,赫赫英宗。绍休前烈,仁化弥隆。笃生圣子,尧汤比踪。

烝尝万世,福禄来崇。

丙申除夕 其一

清代曾灿垣

最是劳人处,残年待夕阳。忧危身易老,离乱日尤长。

腊酒酬穷鬼,文章落战场。独怜天地大,醉眼混玄黄。

山中即事

元代刘鹗

雾罢海日高,衣襟尚馀湿。高秋煖如春,鸣禽忽相及。

草木罕黄落,寒虫不成蛰。时于极热中,颇觉凉思集。

于此苟不察,居然即成疾。游子思故乡,虚名空羁絷。

气候何纷纷,朝夕常岌岌。何如下泽车?饱饭老乡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