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以公事随官曹之西山新寺,与宋良卿遍游诸寺

元代刘鹗

京城西北地多幽,依约江南九月秋。湖岸草枯霜欲下,野田水落稻初收。

乡心无奈还随雁,机事相缠独愧鸥。犹喜簿书今颇静,追随官长赋清游。

刘鹗

刘鹗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代刘宪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孙传师密学挽辞 其一

宋代释道潜

淮海衣冠盛,门阑占一时。朝廷矜棣萼,人物得熊罴。

暂倚轩裳贵,还随舟壑移。新阡埋玉树,黄雾惨馀悲。

次谢鸣治侍讲韵

明代程敏政

井乌声与柝声兼,阁道频将斗柄瞻。郊墠礼神春奠玉,斋宫清跸夜传签。

月中晓色惊先白,雪后寒威觉倍严。三日清斋无一事,水沈时向竹炉添。

光风霁月

宋代胡仲弓

胸怀自洒落,风月特寓形。
造物无尽藏,何假乎丹青。

归田乐引 题前溪散牧图,为渔川先德赋

清代奭良

春水方生谷。看牧人、夕阳叱犊,散在冈峦伏。植杖危石憩,抛卷微咏,一带垂杨绕溪绿。

悠扬笛声续。点缀桃林新汤沐。坡平草长,摩痒尾相逐。

閒澹意各适,暖风轻远天暮。回首玉堂梦初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