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一句一幅,为江上行舟图。
首句写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别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泽感,如画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写友人就要登舟出发了。“酒半酣”一扫离别即愁苦的旧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带给人的一种佳妙的境界,且于东风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种欢快气氛。树下站立着行者与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别,彼此酒已半酣。著“东风”二字,关照上句的柳条,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带轻飏,衬托出酒后陶然之态。作者省略前后内容,单取一个视觉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画面。
第三句已转入舟行江上。描写落花,暗借上句“东风”二字,呈现飞舞之态。“万点落花舟一叶”,“万点落花”与“一叶舟”相衬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环绕行人,这实在是一个画面的描摹,色彩斑斓,春意无限。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飞花.无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着父亲的友人,同时也是对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诗歌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长处,将眼前景象,无限延展,使诗中情味更浓。同时亦有祈祷行人一路平安欢乐的意思。
全诗三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体展示,极富层次感。在这几个层次中,景物、事态、情感交错复叠,直扑读者,显示出绝句独有的词显意深、语近情遥的艺术魅力。
堂前双桂树,堂上双樽酒。太湖一曲住者谁,淮南秋色落君手。
使君潇洒豪且贤,东方千骑何翩翩。一日上书抛紫绶,走种阳羡山间田。
山田种秫收不薄,荆溪如画堪行乐。桂花已见湖上开,桂子还闻月中落。
月中清影碧天秋,花下斑衣对白头。陶令归来浑是醉,徐卿老去百无忧。
不见玄都观里桃,不见灞陵桥畔柳。桃花吹作素衣尘,柳色歌残行客口。
谁能向桂花树下日陶然,万斛天香近酒边。燕山五枝君不羡,蒋家三径益可传。
兵过处,竟没个、村鸡报晓。长夜漫漫谁起舞,半壁东南悄悄。
空人海、波涛千层,一任后推前倒。猿鹤杳然,虫沙满眼,更谁问、壮怀雄抱。
算人间、纵有桃源,也被胡尘飞到。还怅望、寂寥琼霄,倚桂树、秋娥泣老。
香蕊飘零枝斫尽,瞥眼芳华过了。看桑海纷更,山河变换,清辉慵照。
归去无依,霜寒路迥,应最恨、误人年少。待何时、照彻长空,薄雾浮云齐扫。